近年來,金臺區堅持把移風易俗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切入點,充分發揮“一約四會”作用,抓好典型評選與宣傳,突出群眾自覺、全面參與,形成崇尚文明、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
“辦婚事節省下來的三萬多塊錢,現在拿出來給兒媳婦創業,一來給家里減輕了負擔,二來,有了創業啟動資金,這是多好的事!”蟠龍鎮大槐樹村一組村民張紅生高興地對記者說。

蟠龍鎮紅白理事會入戶開展工作
金臺區文明辦以培育孝悌和睦家風,倡導厚養薄葬、婚事儉辦新風尚,反對盲目攀比為工作重點,繼續把倡導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作為提升村民道德素質、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多措并舉,扎實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強力推動“美麗鄉村·文明家園”民風建設取得實際成效,把農村的新風正氣樹起來,促進了金臺區農村脫貧攻堅工作內生動力的全面激發。
蟠龍鎮大槐樹村歷史悠久,親情關系盤根錯節,民風淳樸鄰里融洽,但同時也在婚喪嫁娶等方面產生了人情來往多、攀比風氣重等問題。為此,自2016年開始,大槐樹村在全鎮率先行動,以黨建為引領,以文明聚合力,牽頭集合退休老教師等鄉賢能人,成立了以村黨支部書記為理事長,村兩委會干部為成員的紅白理事會,進一步規范全村婚喪嫁娶等事宜的操辦。
張紅生是大槐樹村一組村民,2017年兒子結婚時,他原本準備大操大辦,宴請全村村民,最終還是在村紅白理事會的多次勸導下,壓減了宴席數量,用節約下來的資金幫助兒子兒媳創業。
張紅生對記者說,現在全區都要求結婚要簡辦,桌數要有標準,桌數不能超過30桌(每桌)不能超過300元,2017年給兒子辦喜事,光這一項就省了3萬多塊錢,確確實實給家里減輕了負擔。紅白喜事,大家都不再大操大辦,家家戶戶都受益。
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生活逐步富裕,婚喪嫁娶“講排場,比闊氣”陋習不斷抬頭,為了引導全鎮喜事新辦、厚養薄葬、節儉養德,文明理事的新風尚,蟠龍鎮大槐樹村不斷健全完善“一約四會”(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禁賭禁毒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組織結構體系,把辦理紅白事的規范納入居規民約,進一步深化移風易俗工作,嚴查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推進村風民風向上向善。

移風易俗“樹新風”宣傳展板
蟠龍鎮大槐樹村黨支部、村委會、紅白理事會把文明鄉村建設作為移風易俗優化民風的“驅動器”,著力提高村民文明程度、提升鄉風文明指數,全力打造健康向上的社會風尚?!霸诖寮t白理事會上門宣傳引導下,我和女朋友多次做了雙方父母的工作,對彩禮和宴席減少和壓縮,用婚禮節約下來的資金用于我們小兩口的創業起步資金,購買了多種農機具,使我們家庭的收入有了巨大增幅,讓我們生活更加美好?!贝迕駨埮握f道。
在陜西經濟第一村東嶺村,依托村辦企業,戶均資產超過300萬元,可是富裕起的村民觀念上沒有更新,特別是在紅白喜事方面,村上婚喪嫁娶大操大辦、斗富之風盛行。根據區文明辦關于印發的《以“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為載體,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農村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及《關于大力開展農村移風易俗工作進村入戶營造向善向上社會風氣的通知》的活動開展,東嶺村黨委建立完善黨員干部操辦婚喪事宜報告制度,加強對黨員干部操辦婚喪嫁娶活動的紀律約束,自覺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農村廣大黨員干部從自己做起,帶頭宣傳倡導移風易俗、帶頭文明節儉辦婚喪事、帶頭火葬和生態安葬、帶頭文明低碳祭掃。

大槐樹村紅白理事會開展工作
東嶺村黨委積極借鑒其他地方處理紅白喜事的經驗,倡導組建紅白理事會,嚴控辦事種類、規模、標準,達到減少鋪張浪費、嚴防安全事故、規范文明辦事的目的。取得成功經驗后,逐步推廣,努力營造節約、簡便、文明的辦事風尚。“三個嚴禁”(在操辦喪事上嚴禁唱戲、嚴禁演歌舞、嚴禁叫管樂隊)、“四個堅持”( 堅持不講排場、堅持不擺闊氣、堅持不互相攀比、堅持不舉債辦婚事),近幾年來來為群眾減輕負擔100多萬元。
“過去我孫子過滿月,光煙就用了一箱,花費4萬多元,一共花了好幾萬元?,F在咱農村人,就興這種主家少花費,鄉鄰少掏錢的習俗。”村民梁德學說,村上的紅白理事會制度不僅摒除了鋪張浪費的陋習,而且樹立起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新風尚。如今,這股新風引起周邊村、鎮紛紛效仿。“誰家有個事興師動眾,敲敲打打、扭扭跳跳,真是‘活著不孝,死了胡鬧’。過去拿錢耍洋火,有錢人越推越高,沒錢人舉債辦事,把人整咋咧!現在時間縮短,程序簡化,文明簡約之風自然生成?!贝迕裨狼芍菊f。

陳倉鎮紅白理事會宣傳
近年來,金臺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全區各村街制定村規民約、文明公約,建立健全道德評議會、紅白事理事會和婦女禁賭會等群眾性自治組織,廣泛開展破除婚喪陋習、反對封建迷信等移風易俗活動?!八臅背蓡T由當地有威望的新鄉賢、老黨員、紅白事主管等人組成,通過定期召開座談會的形式,制定本村紅白事標準,對孝老愛親、鄰里矛盾、農閑賭博等問題以村民評議、公開發布的方式形成有力的道德約束,推動以村民自治的方式治理婚喪喜慶活動大操大辦,鋪張浪費、攀比炫富、不孝順老人、賭博成風等不良風氣。
截至目前,金臺區各鎮街農村“一約四會”建設實現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婚喪嫁娶中的不良風氣將得到根治,移風易俗、遏制陋習將成為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讓“講法制、講道德、講文明、講秩序、講衛生”的新型農民成為“環境美、風尚美、人文美、生活美”的文明家園建設的主力軍。(愛金臺)
編輯:李雪彤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