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隴縣曹家灣鎮“小王普法”志愿服務隊隊員在為群眾進行法律咨詢。 陜西日報記者 程偉攝
近日,記者走進隴縣天成鎮張家山村,只見一座座民房錯落有致,寬敞的村道旁花草茂盛,設施齊全的廣場里群眾載歌載舞…… 去年以來,為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隴縣以美麗鄉村建設為目標,全縣總動員,鎮村齊參與,通過實施鄉村“增顏”、鄉風治理等行動,讓群眾不僅得到了環境之美,還收獲了生活之美、民風之美。 清潔行動 鄉村舊貌換新顏 “以前家里的旱廁就在屋后,夏天蚊蠅亂飛、臭氣熏天。去年,村里進行改廁,我第一時間報名。現在,旱廁改成了水沖式廁所后,不光干凈衛生,還好清理,也聞不到異味了。”6月7日,天成鎮范家營村村民余小健激動地說。 隴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閆斌君介紹,去年以來,隴縣把“廁所革命”作為農村清潔行動的重要一環,層層壓實責任,積極動員群眾改廁。縣上按照“宜水則水,宜旱則旱”的原則,立足實際,分類施策,針對不同地域推廣兩種廁改技術模式,加快了“廁所革命”進度。截至去年底,全縣累計投資1600萬元,已建成農村公廁44座、農村旅游公廁11座,完成年度農戶改廁6664座,其中無害化衛生廁所2460座。 在改廁的同時,隴縣還將農村污水處理列入議事日程,并分類推進,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步伐。 去年,隴縣先后投資1762.5萬元,對城關鎮西關村、固關鎮固關街村等4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進行提升改造;對東風鎮娘娘廟村、天成鎮韋家莊村等4個村的人工濕地進行提升改造;新建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2處,鋪設管網1.8萬余米,不斷補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 隴縣還聚焦村莊清潔行動、綠化提升行動等重點工作,以流動小紅旗、最美庭院、積分制管理、門前五包、紅黑榜等管護機制,激勵引導群眾開展管護行動。 “現在,各組都有保潔員,各村都有垃圾收集轉運車,各鎮都有垃圾填埋場,生活垃圾實現了專業化處理,農村環境大為改觀。”曹家灣鎮鎮長王宏斌說,加上鎮村綠化工程的實施,村莊院落、道路兩旁、文化廣場等地幾乎是三季有花、處處有景。 美麗經濟 鄉村更具吸引力 每逢周末,隴縣八渡鎮楊家莊村便熱鬧起來:前來賞景觀花、采摘果蔬、垂釣休閑的游客絡繹不絕。然而過去,這里垃圾遍地、污水直流。 “通過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措施,現在,村道兩旁變綠了、村里的房子更美了,村民的生活更舒心了。”楊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楊芳軍說,“這兩年,優美的環境吸引了不少人在這里創業。” “農房變客房、田園變樂園、資源變資產,美麗鄉村建設正不斷催生出‘美麗經濟’。”八渡大興農莊負責人劉志軍說,今年“五一”期間,每天來農莊觀光賞花和就餐的人超過1000人。 楊芳軍介紹,去年以來,該村抓住人居環境整治有利機遇,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先后建成了生態水面、星空帳篷、健康步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等多處設施和景點。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讓當地村民嘗到了發展旅游帶來的甜頭,更讓隴縣農村庭院、道路、村鎮呈現出風景。 在天成鎮馬曲村,寬敞的柏油道路繞村進組,百年柿樹園內綠草茵茵、步道環繞。在天成鎮張家山村,文化廣場、家風家訓館、村史館,處處彰顯著文明鄉風。 一個個美麗鄉村的“蝶變”,不僅讓鄉村“顏值”提升了,也讓鄉村“氣質”更好了,吸引力更強了。 地處關山腳下的天成鎮范家營村,依托境內隴州八景之一的雷音山,積極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改造項目,不僅村上的環境大為改觀,還吸引了投資500萬元的親子歡樂谷、投資600萬元的民宿、投資200萬元的草莓種植園等一批文旅項目落戶,帶動村民戶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厚植沃土 鄉村勁吹文明風 在固關鎮水灘村,村民蘭建平主動申請成為村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隊員。群眾但凡有急事難事,都可以找他解決。 在城關鎮高堎村,由村里5名婦女組成的“老張說快板”志愿服務隊,通過說唱快板形式,為鄉親送上惠民政策、家風家訓等,深受群眾喜愛。 去年以來,隴縣在全縣開展以產業美、治理美、鄉風美、生活美為重點的“四美紅旗村”創建活動,和以喜事新辦、厚養薄葬、節儉養德為重點的“移風易俗志愿服務進萬家”實踐活動。目前,全縣207支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服務隊紛紛采取政策宣講、田間課堂、院落會、入戶宣講等形式,引導全縣干部群眾從自身做起,弘揚傳承良好家風鄉風,培育文明新風尚。 同時,隴縣還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在縣鎮村三級成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通過“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好鄰居”“最美庭院”等群眾性創評活動,真正讓身邊人講好身邊事,用身邊事激勵身邊人,讓鄉村勁吹文明風。 “我們縣目前已培育和形成‘紅絲路’‘小蜜蜂’‘心理茶館’等特色志愿服務品牌23個,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1600多場次,6.7萬名群眾在活動中受到教育。”隴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馬錄平說,下一步,隴縣將積極探索群眾“點單”、站所“配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點菜式”文明志愿實踐模式,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效果,讓隴縣的鄉村更美、群眾日子越過越甜。(陜西日報)
編輯:李雪彤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