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今年以來,眉縣把消除“三無”小區作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重要內容,通過設施改造提升、下沉資源力量、組建自治組織等方式,將無主管部門、無物業服務、無人防物防的“三無”小區,轉變為有完善的配套設施、有充足的工作力量、有物業服務、有管用的治理機制的“四有”小區,居民幸福感不斷提升。
設施改造,生活環境大提升
6月22日,走進眉縣昌隆路中段原計生局住宅小區,只見乳白色的樓房下,整齊擺放著自行車、電動車、汽車,老人們三三兩兩圍坐在一起聊天、下棋,一派和美景象。
“去年這里還是5個獨立的住宅小區,每個都是面積不大、住戶不多,卻要各走各的門。”首善街道迎賓社區黨委書記劉敏介紹,原來的5個小區建成都超過20年,設施陳舊,垃圾清運不及時、路面坑洼破損不說,還沒有消防通道,造成安全隱患。
實施拆并整合后,5個小區融合為一個整體,原來的死胡同打通了,新增停車位42個,新建小游園1個,還疏通了“生命通道”,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2022年,眉縣先后印發《眉縣平安型便利型美麗型幸福型社區建設實施細則》和《關于深化城市基層黨建引領“三無”小區治理的實施意見》,明確將“三無”小區治理作為“四型”社區創建的重要內容,提出“三無”小區治理4個方面12項任務。共梳理出室外環境、房屋建筑、基礎設施、道路停車、消防安防、便民設施等6大方面58個改造細節,建立改造“菜單”,“一區一策”編制詳細施工方案。
以環境美為底色,眉縣年內投資11.78億元實施環城綠廊、清潔化供熱、白起公園續建等城市基礎設施項目15個,加快6個老舊小區改造進度,推動41個“三無”小區物業全覆蓋。
資源下沉,急難愁盼有人管
5月15日凌晨4時許,首善街道迎賓社區網格員王小峰被一陣電話鈴聲叫醒,原來是世紀新村小區的住戶張阿姨家中漏水。
王小峰趕往現場查看,確認是樓上向下滲水,立即趕到樓上敲門,而樓上兩位年過八旬的老人還全然不知家中水管爆裂。王小峰幫老人關掉水閥、清理溢水,由社區出面協調確定了維修方案。
據了解,該社區已經建立起對空巢、高齡、行動不便等老年居民的關懷服務,由網格員每天上門進行對接。聯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義診和上門醫療服務,協助19戶老人與家庭醫生簽約,并發放了印有社區書記、社區民警、社區工作人員、社區醫生及網格員姓名和電話的鄰里守望愛心聯系卡,便于為老人提供及時貼心的服務。
而這背后,是眉縣整合綜合執法、社會治安等工作網格,實現了“多網融合”。以居住片區、居民小區為單位,將所有社區統籌劃分為87個基礎網格,構建城市治理“一張網”。
社區“小馬拉大車”一直是基層治理的一大難題。眉縣按照“應建盡建、能建快建”的原則,在符合組建條件的小區成立臨時黨支部,動員居民黨員加入小區環境整治、安保巡查等公共服務。
今年以來,眉縣積極動員280個單位行業黨組織、6800多名在職黨員進社區、亮身份、領崗位、辦實事、解難題,明確14名社區系統管理員組織開展活動,實現“社區吹哨、分級響應、部門報到”。
搭建平臺,激發居民自治活力
“以上人員,同意的請舉手!……通過!”5月22日晚,首善街道濱河社區原橡膠廠住宅小區院內,住戶、樓棟長、網格員、社區工作人員圍圈而坐,就小區治理的大事小事召開“板凳會”,推選出家屬院自管小組成員5名。
“板凳會”上,大家就小區大到管理模式,小到雜物堆放、井蓋破損、電線老化等問題充分討論,社區“兩委”干部對大家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梳理,就如何解決落實相關問題與居民們一起探討,讓群眾指導社區干什么、怎么干。
“去年以來,我們已經召開了14次‘板凳會’,征集基層治理、基礎設施建設等意見建議21條,解決群眾反映問題36件。”社區黨委書記馮軍鵬對“板凳會”感慨頗深,“板凳會”真正讓群眾唱主角,不僅是社區的“意見箱”,更是干群的“連心橋”。
眉縣不斷豐富議事內容、創新議事形式、前移議事陣地,充分利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物業用房以及小區空地,打造居民“家門口”的共商共治議事平臺20余處,讓居民不出小區就能參與社區建設,目前已通過議事平臺實施小區“微項目”37個,解決居民“小問題”141件,構建共商、共治、共建、共監的基層治理格局。(陜西日報)
編輯:邱融融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