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寶雞陳倉,沃野田疇綠葉翻卷,山梁溝峁花椒飄香。
從東部川塬到西山地區,廣袤的陳倉大地奏響了鄉村振興的樂章:搭建擂臺比武平臺,鍛造本領過硬的鄉村振興尖兵;聚焦山區特色農業、川塬現代農業,發展壯大傳統優勢產業;聚力文旅融合、農旅融合,實現從生態美到發展優的跨越……
近年來,寶雞市陳倉區立足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實施了大規模、有計劃的“突破西山”戰略,有力改善了群眾生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陳倉區 資料圖)
近日,在陳倉區賈村鎮,一場別開生面的擂臺大比武點燃了基層干部的競賽熱情。31名駐村第一書記同臺競技,在激烈角逐中全面展現鄉村振興風采。
擂臺大比武設置了表現評分、業務知識測試、實績展示和現場提問等環節。參賽的31名駐村第一書記按照抽簽順序依次登臺,通過上臺展示、回答提問等方式,展示實績、分享經驗、交流心得。
“這次擂臺比武檢驗了我兩年來的工作成績,也讓我看到了其他優秀駐村干部的長處。今后,我還要及時充電賦能,鍛造過硬本領,帶領鄉親們把日子越過越好!”賽后,參賽的陳倉區縣功鎮李家崖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晨陽信心滿滿地說。
這場錘煉干部作風的擂臺比武,是陳倉區將基層黨建和鄉村振興有機融合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陳倉區深入實施“紅旗引領145”行動,加強組織建設,筑牢戰斗堡壘,建強振興隊伍,開展頭雁領航、能雁帶動、睿雁引智、雛雁展翅、群雁齊飛“五雁工程”,建強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隊伍。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
7月中旬,陳倉區赤沙鎮的3.5萬畝花椒迎來豐收采摘季。作為西部山區最大的花椒集散地,赤沙鎮花椒年產量200余萬公斤,年產值約2.2億元,人均年增收8500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5%以上。
7月17日,來自各地的客商在赤沙鎮花椒交易中心忙著采購發貨,鮮紅的花椒散發著濃郁的椒香,市場內一派熱鬧繁榮的景象。
“從7月11日開市到現在,赤沙鎮花椒交易量達2萬公斤,交易額累計100多萬元。”益利花椒合作社理事長馬爾利說。
為了做強花椒產業,陳倉區積極組織林業專業技術人員,開展花椒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技術培訓指導,在田間地頭手把手為椒農教授栽植、修剪、施肥等作務技術。如今,每個村都有花椒種植的“土專家”和“技術能手”,他們種植的花椒已遠銷北京、重慶、鄭州、武漢等城市。
近年來,陳倉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以優勢稟賦打造特色產業,以高質高效換取高附加值,不斷夯實鄉村振興產業支撐。
陳倉區西部山區山大溝深,但自然風光美。該區依托大水川、九龍山旅游景點帶動效應,發展鄉村游、休閑度假等業態,相繼打造出大水川民樂園、翟家坡民宿農耕文化村等20多個鄉村旅游目的地。
“我們以陳倉區西山旅游專線為主線,挖掘西山酒歌等文化資源,著力打造香泉、坪頭等文化旅游名鎮,并輻射帶動沿線村莊,全力打造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旅游產業集群。”陳倉區副區長楊利剛說,如今有1.3萬多名當地群眾依托景區就業,其中800多名脫貧人口直接在企業務工。
大水川景區旁的香泉鎮南峪村有285戶村民,以往村民靠外出務工、上山挖藥材、種植作物為生。景區建成后,一部分村民在景區上班,掙起了工資,還有一部分村民開辦農家樂、民宿以及銷售土特產,生活質量越來越高。
據了解,去年以來,陳倉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游客120多萬人次,營業收入1100多萬元。
“下一步,結合全省‘三個年’活動,我們要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和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加強鄉村治理、鄉村建設和產業就業扶持,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接續接力推進全區鄉村全面振興。”陳倉區委書記馬霄說。(陜西日報)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