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眉縣工業起步于國家三線建設時期,門類全、發展快,非公經濟占比達到65.5%,被譽為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縣。黨的十八大以來,眉縣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深化聯企幫扶制度,構建了以園區為承載,以大企業為帶動,以大項目為支撐,以集群化為方向的新型工業體系。
一根紗線“纖”動大發展
紡織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型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眉縣充分發揮豐富的人力資源優勢,通過筑巢引鳳興建紡織工業園,抓住了國家產業轉移新機遇,“纖”出了一個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
眉縣常興紡織工業園位于有著“西北紡織第一重鎮”之稱的常興鎮,是陜西省省級重點工業園區之一。園區總規劃面積5.1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3平方公里。占據了交通區位優勢的園區紡織產業特色鮮明,現有企業96戶,其中紡織企業56戶包括帛宇紡織、秦塬紡織、興洲紡織、全興紡織等紡織外貿出口企業10戶。
經過一個時期的配套發展,目前園區已形成紡紗、織布、印染、服裝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條,年產棉紗6.2萬噸,年產坯布4.9億米、印染布5000萬米,棉紗、坯布、家紡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并出口美國、法國、德國、印度、孟加拉等國家和地區。
2021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19.6億元,出口創匯9650萬美元,成為眉縣工業發展的一塊“壓艙石”。園區相繼被命名為“縣域建設工業集中區”“寶雞市紡織品出口示范基地”“陜西省紡織服裝出口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陜西省紡織服裝產業示范基地”“陜西紡織發展創新基地”,2021年更是被授予“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稱號和“陜西省特色專業園區”。
一滴“太白”十里飄香
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酒文化占有一席之地。“中國四大名酒”之一的西鳳酒便產自陜西。而在陜西還有一種鳳香型白酒頗有口碑,它說是始于商周,盛于唐宋,成名于太白山的太白酒。早在2005年,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太白酒”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今天,在“二次創業”中全新出發的太白酒業總資產達到4.02億元,年基酒產能9000噸,年成品酒生產能力30000噸,10年以上老酒儲存達萬噸規模。
作為眉縣文化發展、生態環境與產業經濟的一張綜合名片,太白酒業依托秦嶺天然生態,以“酒海溫藏,麻壇陳藏,龍脈洞藏”的老酒三輪儲藏技術為核心,以“水、曲、境、釀、窖”五藝為支撐釀造出“陳香秀雅,醇厚豐滿,諸味協調,回味悠長”的太白美酒,并先后榮獲“中國優質酒,中國地理標志產品,中華老字號,中國馳名商標”四大國字號榮譽。
好酒必有佳泉,太白酒的獨特品質離不開太白水的滋養。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立足豐富的太白山雪水自然資料優勢,成立農夫山泉陜西太白山飲料有限公司,建設華中地區重要的生產基地,先后在眉縣投資建設了太白山、紅河谷兩座工廠,形成了包裝飲用水和飲料雙引擎發展格局,產生良好經濟和社會效益。
“一區四園”起新城
2014年7月,經陜西省政府批準,眉縣科技工業園正式升級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形成了常興紡織工業園、霸王河工業園、磚瓦機械產業園、首善汽車配件制造產業園“一區四園”發展格局。
占地27.3平方公里的經開區除常興紡織工業園外,霸王河工業園是寶雞市傾力打造的中國鈦谷(東區);磚機產業園形成了以寶深、皇城為龍頭的裝備制造企業集群;汽車配件產業園主要依靠蔡家坡汽車工業城,打造汽車零部件企業承載地。2021年,經開區實現生產總值49.83億元,增速9.3%;工業總產值302.99億元,增速35.65%;固定資產投資74.2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2.5%。完成稅收1.2億元。
“按照打造‘區域經濟中心、國家特色鈦材發展集中區、鄉村振興戰略試點區’發展定位,到2025年,眉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將發展成為年產值過400億元,利稅過20億元,具有巨大品牌影響力和鮮明特色優勢的新材料技術產業基地,以及集科研生產、商貿物流、旅游休閑、生態觀光為一體的現代化工業新城。”眉縣分管負責人介紹。
工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近年來,眉縣依托“一區四園”工業大格局,加快紡織服裝、裝備制造、鈦材料、汽車零部件“四個百億產業集群”建設,用工業高質量發展描繪出一幅縣域經濟發展的宏偉藍圖,澆筑起了一座朝氣蓬勃的工業之城。(光明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陜西眉縣:構建新工業體系 激活縣域經濟發展一盤棋
編輯:邱融融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