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衛生是關乎千家萬戶的重要事業。構建和優化其運行機制是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的關鍵,也是推進基層衛生工作的核心策略。
近年來,陜西省眉縣牢固樹立健康優先發展理念,直面群眾看病就醫“愁心事、煩心事”,緊緊圍繞“縣級強、鎮級活、村級穩、上下聯、信息通”的目標,集中財力物力,創新思路機制,補短板抓關鍵,探索實施“12345”眉縣醫改模式,穩步實施互聯網+醫療新型就醫模式,傾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2017年,眉縣探索實施縣域醫共體建設,2019年,被確定為國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縣。2020年3月,該縣將原有的3個醫共體整合為1個健康共同體總院,以整合優化資源為著力點,在管理上放權賦能,至今已基本構建起管理、責任、服務、利益“四位一體”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說起眉縣過去的醫療情況,眉縣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冉學兵坦言:醫院功能定位不清、醫療條件弱、專業水平低、以藥養醫等問題普遍存在。

眉縣總人口33萬人,人口基數小,醫療資源匱乏。曾經,縣里大醫院人滿為患,專家們忙于看常見病、慢性病,卻無暇顧及大病重病。大部分鄉鎮衛生院門庭冷落,全年的接診人數僅有十幾人。當地危重病人不得不前往省市醫院就診。
“以前醫院之間各自為政,很多檢驗需要重復去做,造成了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冉學兵說,在以前,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病“繁”成了常有現象。
如何破解這道難題,唯有改革才是出路。2019年,眉縣邁出了醫改實踐的關鍵一步——探索實施“12345”眉縣醫改模式,由縣人民醫院牽頭,整合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疾控中心、11個鎮衛生院及轄區152個村衛生室,組成眉縣健康共同體總院。

在管理機制方面,由健康共同體總院制定總院章程,設立總院黨委、紀委,實施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并將鎮衛生院黨組織隸屬關系優化調整為總院黨委管理。衛健、人社、財政等部門聯合出臺配套政策,合理放權賦能,形成總院集中統一管理合力。總院組織開展成員單位績效考核和負責人任命提名,有效激活成員單位管理和發展活力。
為提高縣級醫院就診環境及診療水平,眉縣先后投資5.6億元,順利完成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整體搬遷,投入3000多萬元更新添置64排CT等醫療設備。縣級醫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內鏡中心相繼建成,并先后與省市三甲醫院建立31個專科聯盟,引進省內外專家教授180名,開展微創、腔鏡等40余項新業務,建成國家級名中醫工作室1個、博士工作站1個、市級重點專科10個。
通過聯大靠強,眉縣縣鎮醫療服務能力大幅提升,患者外轉率同比下降7.8%,縣人民醫院三級以上手術同比增長27%,急危重癥患者就診率同比增長10.8%;鎮衛生院住院患者同比增長25.4%,開展手術2555臺次;村衛生室門診服務同比增長42.7%。“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初步形成,縣級醫療服務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冉學兵說,這個舉措有效減輕了患者就診負擔,提升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從整合資源到提升救治能力,從引進專家到開展新業務,醫共體的建設,讓眉縣城鄉群眾都實現了在家門口就能輕松看病。

健康共同體總院成立了,如何讓健康紅利惠及千家萬戶,強化管理是關鍵。
醫改以來,眉縣不斷調整發展思路……
在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方面,總院扎實開展縣鎮對口幫扶,累計選派17名縣級醫療骨干到鎮衛生院擔任業務副院長,下沉184名高級職稱臨床人員長期駐點幫扶,組建146人醫療幫扶團隊,逐鎮逐村開展巡回診療。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按常住人口總額預算,整體打包交由總院統籌管理和使用。
在推進分級診療方面,按照“一院一特色”原則,由縣級醫院投入資金、設備、技術,鎮衛生院提供平臺、基礎設施、工作人員,合力打造優勢特色專科,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一、二級手術和中醫藥服務廣泛開展。
為了進一步推動醫療信息化,投資2000萬元,建成縣域一體化健康信息平臺,配套人財物監督管理系統,打通縣鎮村三級衛生健康網絡信息網絡,建成遠程影像、遠程心電、遠程會診、電子病歷共享四個中心,實現縣局、總院、縣級醫院、鎮衛生院、村衛生室5個層面資源信息共享,遠程中心通過“互聯網+遠程醫療”手段,實現了全縣所有醫療機構遠程會診,心電、影像診斷,遠程授課等信息互通共享,達到縣鎮診斷同質化服務,極大提升了鎮級病例診斷質量。截至目前,全縣167個醫療機構通過“互聯網+VPN”實現一個專網架南北,一個平臺通東西,四個中心連上下,“天塹”變“通途”。

在人才建設方面,眉縣實施“中高層管理能力培訓計劃”和“打造有溫度醫療護理團隊”;聚焦“兩高”,統籌推進“人才強院、技術興院”的發展戰略;引進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西安交大一附院、陜西省人民醫院、陜西省腫瘤醫院等10多家省市三甲醫院16名專家教授定期來院坐診查房、手術示教,榮獲省市級優質護理單元4個,為縣人民醫院培養學科帶頭人15名,技術骨干23名。

同時,眉縣自2018年起由縣財政每年列支100萬衛生人才培養資金,向“北上廣”知名三甲醫院外派進修學習人員72名,引進新技術新項目39項,縣級醫院“兩高”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在薪酬改革方面,為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眉縣認真落實“兩個允許”,將醫務人員績效工資總量放寬至全縣事業單位平均績效工資總量的3倍,總院統一績效分配意見,建立激勵性分配機制。
冉學兵介紹,通過績效改革和利益分成,2023年,眉縣縣級醫務人員人均月收入較2019年提高近3000元,基層醫務人員人均月收入較2019年提高約1000元,有效提高了醫務人員積極性,減少了醫療衛生人才流失。
健康是家庭幸福之本、社會發展之基。
為了推進全民健康,眉縣深入推進醫防融合。對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實現一條龍健康管理,眉縣有著獨具特色的“醫防融合”機制。

通過構建“未病早預防、小病就近看、大病能會診、慢病有管理、轉診幫對接”的全方位醫防融合體系,眉縣成功地將縣疾控中心、縣婦幼保健院等關鍵醫療力量納入總院的管理與服務范疇。這種防、治、管、教四位一體的服務模式確保了每個居民的健康需求都能得到及時、全面的滿足。
實施人員、機構、職責、信息、考核、績效六項融合,建立健康教育、免費體檢、疾病篩查、評估反饋、精準施策、中醫康復、追蹤隨訪的醫防融合七步工作法。
在慢性病管理上,眉縣更是下足了功夫。組建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防治專家組,建立微信群進行政策宣傳、診斷治療和應急處理,確保了慢病患者及家屬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幫助。同時,縣級醫院下派骨干醫師駐點幫扶慢病患者體檢工作,增加體檢項目,提高體檢質量。統一慢病目錄,落實雙處方制度,實施 “紅標、黃標、綠標”分組分標管理,對長期服藥的慢病患者開具 “長處方”。
眉縣創新推行“1+1+X”簽約服務新模式,即1名村醫、1名鎮衛生院醫生和縣級醫生,組建77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制定個性化簽約包,及時兌現簽約優惠政策。依托縣域一體化衛生健康信息集成平臺,實現縣、鎮、村三級衛生健康信息互聯互通,確保慢病患者無論在村、鎮還是縣級醫院都能得到連續、高效的健康服務。
“醫防融合”的實施給眉縣廣大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常興鎮村民程勇深有感觸地說:“以前身體不舒服就要往縣城跑,非常不方便。現在在家門口的衛生院就能看病,還能通過遠程診療得到縣里醫生的幫助,真是太方便了。”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隨著醫改步入深水區,眉縣的改革經驗與實踐如星星之火照亮前路,醫改成效逐漸凸顯——
衛生材料費、門診次均費、住院次均費用均下降,醫保資金得到了有效控制;縣域內就診率由83%上升至96.5%;全縣11家鄉鎮衛生院中有6家具有一二級手術能力。
回顧多年來眉縣的醫改路徑,每一步都堅實而清晰。從最初的摸索嘗試到如今的成果斐然,醫務工作者用智慧和汗水書寫了一篇篇動人的健康篇章。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眉縣的醫改實踐將繼續走在前列,為更多地區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共同繪制出全民健康的美好藍圖。(中國報道)
編輯:劉慧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