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寶雞市隴縣立足生態資源優勢,探索特色產業發展模式,圍繞羊乳、蘋果、核桃、蜂蜜、食用菌等“隴縣五寶”,實施“產業+”行動,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激活了鄉村振興“新引擎”。

(1月8日,王會軍在自家的奶山羊養殖場飼喂奶山羊。)
1月8日,走進位于隴縣東南鎮的陜西和氏乳業集團有限公司,羊奶粉生產車間里,鮮羊奶經過巴氏殺菌、閃蒸脫膻、蒸發濃縮、噴霧干燥等流程,在2小時內被加工成奶粉。隨后,一罐罐安全度、新鮮度、健康度達標的特色配方羊奶粉被運往世界各地。
“我們下屬的六大牧場總占地面積1000多畝,擁有奶山羊2萬多只,日產鮮奶36噸。此外,我們創新研發的‘高溫閃蒸脫膻’技術,能去除羊奶粉的膻味。”和氏乳業副總經理劉譽說。
這是隴縣大力發展“領頭羊”經濟的一個縮影。
在距離和氏乳業20公里的寶雞大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羊糞蛋”通過發酵、粉碎等工序,被加工成新型有機復合肥,在市場上持續熱銷。
隴縣構建全鏈融合發展模式,相繼引進了飛鶴集團等領軍企業,以及大地有機肥、關山乳業等一批延鏈企業,帶動冷鏈配送、倉儲物流、電子商務等產業蓬勃興起,吸收2.4萬多人就業。
“我們依托70萬畝天然草場和10萬畝人工草場,推動牧草過腹還田,推行‘羊+肥+X’循環利用模式,發展森林草甸度假游、乳品工業觀光游、奶羊農事體驗游、田園鄉村康養游,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隴縣副縣長梁新科說。
目前,隴縣奶山羊存欄57.2萬只,鮮奶年產量達11.2萬噸,奶粉年加工能力達10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72.4億元,探索出了奶山羊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助推鄉村全面振興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好路子。
奶山羊產業是隴縣傳統優勢產業,當地群眾有豐富的養殖經驗,也對奶山羊有著深厚的感情。
“咩、咩、咩……”1月8日,記者剛走進隴縣城關鎮的會軍奶山羊場,就聽到了小羊羔的陣陣叫聲。這幾天,王會軍夫婦在自家的奶山羊養殖場從早到晚忙得不亦樂乎。
從建場之初的30多只羊到現在的近300只羊,通過當地畜牧站全程技術指導,王會軍和妻子成了當地有名的奶山羊養殖專家。他們的羊場也從家庭牧場一躍成為規模羊場。
“每公斤鮮羊奶收購價是7元,加上政府補貼,每公斤鮮羊奶能收入9元。公羊羔和羊糞在市場上也是供不應求。去年,養殖場總收入達40多萬元。”王會軍說,靠著養殖奶山羊產業,他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隴縣天成鎮,當地依托鐵塬村、馬曲村、韋家莊村建成集中連片的蘋果產業基地,年吸納務工群眾約1.2萬人次,帶動了更多農戶增收致富。
“我們以‘聯村抱團+龍頭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推進萬畝有機蘋果基地建設,將群眾緊緊鑲嵌在產業鏈上。”隴縣天成鎮黨委書記劉榮華說。
如今,隴縣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方向,在鎮、村建設起各具發展特色的產業基地。這些產業基地依托農村專業合作社,成為推動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這兩年,村容村貌大變樣,整個村莊變成了一個大公園。”1月10日,天成鎮馬曲村村委會副主任崔康強說。
近幾年,馬曲村有了一個網紅打卡地——“百年柿園”。很多來關山旅游的客人第一站就是到“百年柿園”觀光打卡。“我們村緊鄰關山旅游快速干線,通過發展鄉村旅游,陸續建起了100多家民宿,還鋪上柏油路、種植了櫻花和海棠,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崔康強說。
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隴縣不斷加快鄉村配套設施建設,提升鄉村旅游品位,探索出“門前變花園、后院變庭院、村莊變景點”的模式。同時,還協調推進“山、水、田、園、路、房”六位一體的深度融合,打造“家園凈、鄉村綠、環境美、人和諧”的新農村。
關山草原是一座勝景之山、康養之山。這里藍天白云,馬鈴叮當、牛羊成群。
“關山草原盛夏時節平均氣溫21攝氏度,是名副其實的‘天然大空調’。我們突出關山草、關山馬等要素,加快創建5A級旅游景區,總投資20多億元的游客服務中心、歐陸風情小鎮等項目已竣工投用。”隴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張萍說。
近年來,隴縣以關山草原、龍門洞兩大龍頭景區為引領,持續做好生態觀光游、文化游、自駕游、鄉村田園游、社火民俗游,以嶄新姿態迎接八方游客,一幅全域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富民新畫卷正徐徐鋪展。
“我們將繼續堅持生態立縣,緊緊圍繞打造特色農業強縣、生態工業大縣、全域旅游名縣這一奮斗目標,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努力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隴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李維芳說。(陜西日報)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