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善中今年71歲,身板硬朗,待人和善,人稱“老劉”。
他當過民辦教師,擔任過村黨支部書記。如今,他是鳳縣紅花鋪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聘任的移風易俗監督員。
老劉對移風易俗監督員的工作特別上心,因為當過村干部、處事公道,他的話大家都愛聽。每逢鎮上誰家辦紅白喜事,他都要去看看。從宴席吃什么菜,到接親用多少車,劉善中都要仔細了解一番。
1月4日,冬日暖陽下,秦嶺深處的草涼驛村靜謐而溫暖。在自家地里,劉善中一邊為花椒樹剪枝,一邊講述這幾年鄉風的變遷。他告訴記者,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們辦紅白喜事更熱鬧了,但是,“條件再好,也要勤儉節約,不能鋪張浪費”。
元旦當天,村里有人娶媳婦擺宴席,老劉早早地就到村上的新風禮堂履行移風易俗的監督職責。面積400平方米的新風禮堂是2022年建成的。村委會投資6萬元給這里配備了桌椅板凳和新式廚房灶具,成立了“喜相會”“新風會”兩支志愿服務隊,為村民操辦紅白喜事提供便利。
那天婚禮上共使用了6輛婚車。老劉說,村上的紅白理事會有規定,接親最多不能超過10輛車,這符合規定。
“勤儉節約好,鋪張浪費須遏制。你攀我比無盡頭,大操大辦又何必……”新風禮堂的外墻上,草涼驛村村規民約貼在顯著位置。熱鬧的婚禮中,老劉一會兒幫忙上菜,一會兒提醒親朋別貪杯,還強調不許出現鬧新娘、鬧伴娘等陋習。來參加婚禮的賓客說:“村規民約是經過村民一致同意的,咱都記著呢。”
“鄉風的變遷是時代發展的反映。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這代人親身經歷了婚禮由簡樸到豪華再到簡樸的過程。特別是有了紅白理事會后,文明鄉風建設有了很大進步,婚禮簡樸而溫馨,移風易俗每天都看得到。”老劉說。
回憶起20世紀80年代初期,秦嶺深處的鳳縣交通不便,經濟基礎薄弱。老劉說:“那個時候,大家都沒錢,過個紅白事相對簡單。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紅白事檔次越來越高、由頭也越來越多,升學宴、喬遷宴、開業宴……讓人不勝其煩。”
“根據調查,其實很多人不愿意大操大辦,但輪到自己家了,還是要操辦。為啥?面子和人情是主要因素。大伙兒有一個傳統思維,認為紅白事越熱鬧,越能得到本村人認可。若是一場事辦得寒酸冷清,就會被冷落、被議論。因此,大多數人更傾向于多花錢買個好名聲。”紅花鋪鎮人大主席焦海君介紹。
近年來,為了狠剎大操大辦之風,鳳縣各村先后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健全紅白理事會組織,完善紅白理事會章程,細化紅白理事會監督職責,從事前、事中、事后3個環節落實監督。控菜品、控禮金、控人情,紅白理事會嚴格執行村規民約,嚴格落實紅黑榜制度。
2019年,在紅花鋪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指導幫助下,草涼驛村成立草涼驛村紅白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及紅白事操辦標準。紅白理事會運行幾年來,草涼驛村移風易俗效果明顯。
“標準一出臺,就得到了群眾的支持,到現在還沒有人違反,因為都丟不起臉面。違反規定了,要在村上的‘紅黑榜’上曝光30天,還要被村上的大喇叭‘通報批評’哩。”老劉笑著說。
如今,不管大事小事,草涼驛村的村民都喜歡到新風禮堂來操辦。不管誰家過事,紅白理事會都會提前主動介入,與他們溝通協商,為他們出謀劃策,把每次宴席都辦得熱鬧而不浪費,移風易俗又不失禮節。既不破費,又不丟面子,大家熱熱鬧鬧挺滿意,紅白理事會也得到了群眾的歡迎和支持。(陜西日報)
原標題:既不破費,又不丟面子,大家熱熱鬧鬧挺滿意——老劉眼中的鄉風,變了!
編輯:李雪彤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