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融媒 張超)教育公平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之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是市教育局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今年以來,市教育局不斷完善招生錄取辦法,一個個有力舉措出臺,捍衛了教育公平,營造了良好教育生態,真正讓優質教育惠及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

義務教育學校招生“零證明”
“我家孩子9月底出生的,可以提前上學嗎?”“學區是咋劃分的?”……寶雞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采訪了市教育局。
據市教育局工作人員介紹,8月31日前(含8月31日)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少年因身體狀況需要延緩入學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提出申請,由當地鎮(街)人民政府或者縣(區)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學區劃分堅持免試就近原則,按照“學校劃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學”的要求,由縣區教體局根據適齡兒童人數、學校分布和規模、行政區劃、交通狀況等因素,科學劃定招生片區范圍,并合理引導家長預期。
隨遷子女入學繼續依據“兩為主、兩納入”要求,全面清理取消不合規的入學證明材料。殘疾兒童少年入學根據縣(區)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評估意見分類妥善安置。對烈士子女、符合條件的現役軍人子女、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人員子女、公安英烈和因公犧牲傷殘公安民警子女、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子女及其他各類優撫對象,依據有關規定執行。
義務教育招生方式嚴格落實“公民同招”,對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同步報名、同步招生。渭濱區、金臺區、高新區、陳倉區繼續實行義務教育學校招生“零證明”改革,實現網上報名、材料審核和錄取。市教育局工作人員表示,從今年起,市教育局直屬義務教育學校實行屬地招生,與轄區內其他義務教育學校同步開展招生入學工作。

普通高中嚴禁跨省市錄取
記者了解到,寶雞市公辦、民辦普通高中均按照批準的招生范圍、計劃、標準和方式同步招生。公辦普通高中在本縣(本區)范圍內招生。民辦普通高中地處縣域的在本縣招生,地處主城區的在“五區”(渭濱區、金臺區、陳倉區、鳳翔區、高新區)范圍內招生。姜城中學、寶雞方塘高級中學、寶雞春玲美術高中等藝體特色高中在“五區”招生。
普通高中招生計劃為指令性計劃,市教育局根據初中畢業生數量等情況下達縣區招生計劃,有序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具有特殊類型學生招生資格的普通高中可招收藝體、小語種特長生。據統計,2024年全市下達普通高中招生計劃共計21729人。
市教育局劃定全市普通高中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藝體特長生錄取控制分數線,隨中考成績一并向社會公布。考生中考成績達到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須在規定時間登錄寶雞市教育云平臺,在“中考中招管理系統”填報志愿,逾期不補報。
學籍管理嚴格執行《陜西省普通高中學生學籍管理辦法》,按照“人籍一致,籍隨人走”的要求,加強審核和督查,確保招生計劃、錄取名單、學籍注冊、實際在校就讀相一致。所有普通高中嚴禁從外省市直接招生和跨省市錄取,嚴禁同時注冊普通高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半p重學籍”。
隨著7月15日公布中考成績、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7月17日8:00至7月19日18:00將開展網上填報志愿工作,7月22日至7月31日普通高中錄取,8月1日公布錄取結果。
市教育局工作人員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陜西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全面取消跨市招生”,如果寶雞考生到寶雞以外的普通高中學校就讀,將不能建立普通高中學籍,也不能辦理學籍接轉。


試點開設綜合高中班
近日,省教育廳作出部署,決定在具備良好辦學基礎且有積極意愿的中職學校試點開設綜合高中班,促進職普融通和高中階段教育優質多樣發展。寶雞市綜合高中班試點工作由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結對開展,經學校自主申報、縣區審核推薦、市級聯評、省教育廳備案,我市將在眉縣職業教育中心、鳳翔區職業教育中心、渭濱區職業教育中心這3所中職學校開展試點,計劃每校不超過4個班,每班不超過50人。
據了解,綜合高中班單列招生計劃,招生范圍和對象與試點中職學校所在區域的普通高中一致,依托普通高中招生錄取平臺完成填報志愿及投檔錄取工作。綜合高中班學生統一注冊普通高中學籍,由中職學校實施教育教學,單獨編班,學習期間學生不得轉入普通高中,可自愿申請轉為中職學籍,同時注銷普通高中學籍。試點班的課程體系原則上以普通高中課程為主體,同時開設部分專業技能課程,實行學分制管理,教材選用版本與同區域相應學段保持一致。
綜合高中班學生完成規定課程且成績合格,綜合素質評價合格,由聯合試點的普通高中學校頒發畢業證書;轉為中職學籍的學生,成績合格發給中職學校畢業證書。綜合高中班畢業生可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即“高考”)和陜西省普通高等職業教育分類招生考試,不得參加陜西省普通高等學校職業教育單獨招生考試。

增強改革之“勇”,激發改革之“智”,寶雞市教育局直面教育改革中的重點、難點,向著“深水區”不斷探索,進一步促進了全市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發展,擦亮學好上、上好學、學得好為基本內涵的“寶雞好教育”品牌。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