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在千陽縣張家塬鎮寺坡村,養殖戶張安生坐在樹蔭下乘涼。她的正前方,是一個新搭建的“智慧移動羊舍”。
不同于傳統的羊圈,這個羊舍由不銹鋼材料搭建而成,有上下兩層。上層是羊圈、飼料槽;下層安裝電動刮糞板,啟動開關后,羊糞通過輸送帶運到指定區域堆放。羊舍前后通風,如果氣溫下降,卷簾會自動放下起到保溫作用。
“這個羊舍放在院子外面,不怕羊丟了?”記者問。張安生指了指羊舍上方的攝像頭說,自己可以通過手機,隨時監控羊舍情況。千陽縣畜產局工作人員介紹,“智慧移動羊舍”由政府補貼興建,喂料、調溫、刮糞均實現自動化,讓養殖戶養羊更輕松。
千陽縣海拔700米到1500米,年均氣溫10.9攝氏度,年降雨量670毫米,氣候溫濕宜牧、飼草豐茂,是世界公認的奶山羊養殖黃金區,也是全國唯一的莎能奶山羊種群縣、陜西奶山羊養殖大縣。
近年來,千陽縣堅持國際化現代畜牧業發展理念,試點推廣全封閉智能化圈舍、自動化飼喂系統、智能環控系統、自動清糞系統和數字化管理等。目前,全縣奶山羊設施養殖率達100%,標準化養殖率達42%,全程機械化率達90%以上,奶山羊存欄26萬只,羊奶年產量10萬余噸,全產業鏈產值25億元。
良種,是畜牧業的“芯片”。多年來,千陽縣持續在良種繁育上下功夫,深耕種羊“芯片”,闖出“龍頭帶動、科技引領、分戶擴群、肉奶并舉、集群發展”新路徑。
2021年8月,千陽縣對已發展50年的種羊場進行升級改造,建成莎能奶山羊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該中心負責人李杰介紹,中心配備育種設備136臺,設立奶山羊遺傳評估與品種改良、繁殖調控與胚胎工程等研究室,并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申報實施奶山羊前沿育種技術研發、奶山羊良種選育及新品種培育等重大項目,12.6萬只良種奶山羊被28個?。▍^、市)引種推廣,改良奶山羊百萬只,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品系最完整的莎能奶山羊保種場。
為建立完善奶山羊育種體系,千陽縣長期與西農大、正大集團等的專家團隊合作,聯合開展基因組分子育種等前沿技術研究,制定《奶山羊規模養殖場建設規范》等8個技術標準,形成完備的育種、保種、管理和疾病防控技術體系,奶山羊產業科技貢獻率達86.4%,“羔羊培育箱”“羔羊去角器”榮獲國家專利。
如何解決奶山羊產業遺傳資源單一、核心種源自給率不足、品種退化等問題?2020年,千陽縣和世界500強企業正大集團成功“牽手”,在張家塬鎮柳家塬村分三期實施正大奶山羊全產業鏈示范項目。項目總投資11億元,采用種植、育種、養殖、羊奶加工一體化綠色循環發展的全產業鏈模式,一期已建成投用。首批引進的2500只英國約克夏莎能奶山羊良種現已產羔2000余只,群體羊日均單產達4.6公斤,年單產突破1.2噸,產奶量創下行業紀錄。
8月28日,千陽縣明駿達奶山羊養殖場負責人梁明吃完午飯后,在辦公室操作手機。“此刻,羊在吃草?!绷好髦钢謾C顯示的定位點說,“它們距離我3232米?!彼酿B殖場占地8畝,擁有300多只莎能奶山羊。
“從小就放羊,長大了還是放羊,不過,現在比小時候輕松多了。”今年40歲的梁明笑著說,“有了定位器,再也不用漫山遍野尋羊了。” 梁明的養殖場屬于家庭牧場,自家30多畝地種植飼草,平時和妻子打理,忙時雇2個幫工,年收入20萬元左右。
如何把奶山羊全產業鏈與鄉村振興相融合,讓群眾“發羊財”?千陽縣探索“正大+政府+新型經營主體+金融機構”四位一體模式,采取“自建企管、村建戶養、智慧羊舍、家庭牧場”經營方式,利益分配先農民、再集體、后企業,構建起聯農帶農的共富機制。
在崔家頭村奶山羊高效養殖示范場,一棟鋼構式二層樓坐落在半山坡,全封閉式羊舍里不時傳出“咩咩”的叫聲。羔羊飼喂、料塔自動投喂、機械自動刮糞、全自動化擠奶等智能化設施一應俱全。
陜西正大奶山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景輝說:“該養殖場由崔家頭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投資450萬元建成,采用歐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一流的可視化、數字化運營平臺,統一托管代養,村集體和農戶每年按收益分紅?!?/span>
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為強縣興村富民注入強勁動力。目前,千陽縣已建成萬只規模養殖場4個、千只以上規模養殖場15個、百只以上養殖場及家庭牧場310個,1.2萬戶群眾嵌在奶山羊全產業鏈上,戶均年增收3萬元以上。(陜西日報)

編輯:李雪彤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