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融媒 惠耀輝)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聚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圖”。

在寶雞市渭濱區,全區上下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同時,緊扣全市“十項重點工作”任務要求和打造“五優”城區升級版總體目標,強化系統謀劃,狠抓任務落實,持續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創新,努力將《決定》的“全景圖”變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施工圖”,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有力有序推進各項改革任務落地見效,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改革優環境 深挖發展潛能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促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渭濱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斷探索、勇于創新,聚焦市場主體和群眾關切,對標先進,改進工作,2023年躋身國家級政務服務標準化綜合試點、國家第九批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獲評全省首批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區,營商環境建設邁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
近日,位于寶雞市區的聚豐·文化里項目投入運行。漫步在街區,中式快餐、風味小吃、火鍋涮肉、茶飲咖啡……覆蓋各個年齡段的消費場景全部涉及。

如果僅僅將這一項目定位為美食街區,卻是會錯了渭濱人的“心意”。他們的“野心”是將吃購游娛的消費力全部留在這里。因此你可以看到,在美食街區的黃金地段,項目投資建設了兩塊巨大的主題廣場,在廣場上放置了大量兒童游樂設施;僅有四層高的項目,卻在樓頂建設有籃球場和足球場面向市民免費開放;配備單人間的電競館內,茶飲、餐食一應俱全;功能齊全的KTV外,電梯直下就能品嘗火鍋烤肉。
作為主城區,隨著渭濱區城市化進程加速發展,土地資源約束日趨緊迫,不多的土地資源碎片化、邊緣化,加之高速化的城市進程催生了“重建設、輕運營”現象,造成大量樓宇資源浪費,空置率居高不下,形成了資源和載體脫鉤的狀況。

針對這一情況,渭濱區在全面調查摸底后在全市范圍率先提出了發展樓宇經濟,打造“立起來的開發區”,推動樓宇經濟起步發展。一方面,渭濱區制定印發了《渭濱區特色樓宇獎勵扶持辦法》《渭濱區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規劃(2024-2026)》,在政策層面給與“硬支撐”。另一方面,重點樓宇包裝推介招商,探索涵蓋樓宇推廣、政策法律服務、創業孵化、金融服務、人才服務、行政審批服務等方面的樓宇政務服務內容。同時定期召開企業座談會,不定期召開樓宇沙龍等方式,聽取企業訴求,營造助力發展的“軟環境”。政策和環境的兩只大手同時托舉,讓項目推進“快馬加鞭”。

截至目前,渭濱區累計招引樓宇企業314戶,盤活閑置樓宇13.3萬平方米,全區樓宇使用率66.27%,同比提升1.5%。打造互聯網產業園、天同國際、文化里等專業樓宇(街區)19個,打造西部呼叫產業園、西部電商產業園等專業園區3個。2024年3月15日,在北京舉辦的中國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峰會上,寶雞市渭濱區被列入“中國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點城區”。
改革添活力 釋放治理效能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如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提升維護安全穩定工作能力,渭濱區做出了積極探索。
近日,渭濱區高家鎮“柳紀科”協調勞動關系調解室內,因一起工地高空拋物事故引發的誤工醫藥費糾紛如同炸開了鍋,涉事糾紛的雙方當事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

原來,市民胡女士在高家鎮一處工地工作時,被樓上工人扔下的施工架板擊中頭部,所幸佩戴安全頭盔。但導致頭部起包、衣服劃破,事后胡女士在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后,要求工地支付醫藥、拖欠工資及家屬誤工費。工地認為,工地與胡女士雇傭關系應當由勞務公司進行賠償,并且賠償金額較高。雙方各執一詞,僵持不下,矛盾逐漸激化。
“柳紀科”協調勞動關系調解室受理這起糾紛后,迅速組織調解員展開調查和調解工作。在調解過程中,調解員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調解技巧,在尊重當事人意愿的基礎上,通過平等協商和溝通,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實際情況,為雙方制定了合理的調解方案。
全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近年來,高家鎮聚焦基層基礎薄弱、自治能力不強、矛盾糾紛多發等問題,從完善排查化解機制、聚合鎮村工作資源、構建管用實用調處方法等方面,探索推進“三診三聯四步”矛盾糾紛化解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增強了防范化解矛盾風險的能力,13起多年“積案”成功化解,560余件新發糾紛得到及時調處,矛盾糾紛多發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高家鎮的矛盾化解工作,只是渭濱區基層治理改革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渭濱區錨定全力打造“五優”城區建設目標,以黨建為引領,探索建立以村、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網格化、信息化為基礎,以村(社區)、鎮(街)、區三級矛盾風險過濾化解為保障,以黨群服務中心、綜治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網格化管理服務中心為平臺,以村(社區)“組織網”“自治網”“防火網”“智能網”“管控網”為支撐的“12345”社會治理體系,打造形成了職能清晰、要素齊全、系統完備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為基層治理聚集合力、長治常效,為推進社會治理基層實踐提供渭濱方案。
改革促發展 釋放“民生紅利”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渭濱區始終將群眾福祉作為衡量改革成效的標尺,不斷釋放的“民生紅利”,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每天吃飯時,70歲的胡歲虎老人都會來到寶雞佰善居養老服務綜合體的社區食堂用餐,這里的社區食堂不僅干凈衛生、飯菜可口,還向60歲以上老人實行10%的價格優惠,一經開業便成為社區居民的“心頭好”。

渭濱區現有常住人口53.58萬人,其中常住老人10.4萬人,老齡化程度高達19.41%。自2022年我市開展老年人愛心助餐試點以來,渭濱區從依托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內設餐廳入手,按照“成熟一個,運營一個,因地制宜,多元參與”的思路,積極探索多種形式老年助餐模式,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目前,渭濱區已形成了日間照料+助餐、社區食堂+助餐、餐飲企業+助餐、中央廚房+助餐、農村幸福院+助餐、發放助餐券等多種助餐模式,截止目前全區共有各類助餐點48個,個別助餐點單月最高助餐人次達1.2萬人次,初步解決了居家老年人就餐難的問題,老年人助餐工作成效初顯。
改革的成效,不僅寫在經濟發展的“顏值”上,更寫在人民群眾不斷收獲的笑臉上。
黨家村地處寶光路東段,地理條件優越,是典型的城中村。多年以來,依托自然條件和較好的城郊優勢,先后投資1000多萬元建成了黨家村建材市場、黨家村綜合市場、舊貨市場、濱河路門面房等一批村集體產業,村集體收益由2011年275.2萬元增加到2023年1019萬元。

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人民福祉。2009年起,為16歲以上參保群眾每人每年補助170元,連續補助、從未間斷。補助工作成立專班、核實信息、統計摸底,確保不誤補、漏補,累計補助11696人,213.34萬元。
黨家村三組村民王玉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自己現在每月領取城鄉居民養老金560元,村上還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春節、重陽節再發放一些節日慰問金,一年能給自己補助快900元。
近年來,渭濱區人社局創新探索出城鄉居保“寶雞模式”和“渭濱經驗”的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從“保障模式、保障體系、保障力度”多維發力,大力開展集體經濟組織補助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進一步拓寬了籌資渠道,增加了個人賬戶積累,形成了 “一村一標、兩重補助、三級聯動、四元籌資”的運行機制,切實提高了城鄉居民收入。

據統計,集體補助工作開展以來,相繼在相家莊村、黨家村、石壩河村等15個村開展了集體補助試點工作,累計補助參保居民2944人,補助資金279.09萬元,有力提升了城鄉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從城市規劃建設到生態文明建設,從經濟體制改革到營商環境改革,從黨的建設到基層治理……用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一招”,渭濱區聚焦發展優、環境優、民生優、治理優、黨建優五大板塊,切實在難題破解、機制創新、激發效能等方面做出積極探索,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潮涌催人進,風正好揚帆。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渭濱區正進一步堅定改革決心、增強發展信心,劈波斬浪、勇立潮頭,持續推出一批牽引性、創造性、標志性改革。改革,永遠在路上。渭濱必然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蹄疾、步穩、勁足。

編輯:王可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