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隴縣溫水鎮峰山村生態養雞場,一只只毛色鮮亮的土雞在林中“溜達”,或覓食地上的蟲子,或悠閑散步。
“這是村上今年養殖的第二批九斤紅肉雞,第一批500只已經全部銷售完了。”峰山村黨支部書記謝志林高興地說,今年初村上開始在林下養殖“溜達雞”,每只雞除了成本可賺30多元,僅春季這一批就收入5萬多元,凈賺1.5萬元至1.8萬元。
峰山村地處隴縣西北部深山區,地廣人稀,森林覆蓋率高。今年初,村上在抓好群眾增收的基礎上,積極探尋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新路徑,在多方考察的基礎上,最終決定利用村上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林下養殖產業。
“經過市場分析,九斤紅肉雞不僅生長快速、體型大、出肉多,有較強的抗病力,而且市場需求量大,因此最終確定了養殖九斤紅肉雞。”謝志林說,在養殖上,主要以林下散養為主,山林中的草和小蟲子是最好的飼料,產出的雞肉肉質緊實、雞味純正、營養豐富。同時,飼喂的玉米是合作社種植,加上村干部直接管理,大大節省了養殖成本。
林下養殖是溫水鎮壯大村集體經濟的主要產業之一。與峰山村一樣發展林下養殖業的還有三成村、棗林村等6個村。各村依托當地生態優勢,探索以“黨支部+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利用閑置空地發展林下養雞產業,走出了一條綠色生態的致富路。
“我們養殖的是鎮上聯系專業養殖機構引進的純種雞苗,并統一開展養殖技術指導和疾病防治,一年可出欄兩到三批。從今年出欄情況來看,每只雞4個月左右能長到9斤至10斤,可賣到150元左右,不但效益好,銷路也沒問題。”提到林下養殖“溜達雞”,三成村黨支部書記嚴建利滿懷信心。
今年以來,溫水鎮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產增收為主要方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蹚出了一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新路子。
“我們鼓勵村上依托當地森林資源豐富的優勢,按照‘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大力發展林下特色生態養殖,打好‘林下牌’,走穩致富路。”溫水鎮黨委書記王海軍說,今年主要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服務、項目驅動等措施,全力做大做強林下養殖。目前,全鎮飼養量已從一開始的千余只,擴大到現在的年出欄1萬只以上。(陜西農村報)

編輯:陳云哲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