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融媒 張超)10月23日,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召開聯組會議,對我市打造生態之城美麗寶雞開展專題詢問。12名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結合調研情況,圍繞打造生態之城美麗寶雞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向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進行了詢問,各部門客觀如實應答,回應了人民群眾和人大代表的普遍關切,分析了存在問題、明晰了工作舉措,進一步凝聚了建設美麗寶雞的思想共識與強大合力。

美麗寶雞 規劃先行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將“打造生態之城美麗寶雞”列入“十項重點任務”,提出要大力實施生態環境治理、秦嶺保護、全域治水、國土綠化、綠色低碳“五大行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全力打造西部生態文明高地。
會上,市人大常委會委員趙強率先從堅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管控城鎮開發邊界,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方面,向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問:“請從‘規劃管控’角度談談,我們做了哪些工作?”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朱軍回答道,近年來,寶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中省市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要求,持續加強規劃管控,支撐高質量發展。一是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2020年以來,我局組織開展了國土空間規劃編制。2024年7月,省政府批復了我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明確加快建設關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寶雞城市發展定位,著力構建“三屏兩水兩區、一核兩帶多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為規劃管控提供科學依據。二是科學劃定“三區三線”。2022年9月,我市劃定“三區三線”,并經自然資源部批準啟用。到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02.1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348.05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1004.73萬畝;城鎮開發邊界總規模不突破70.4萬畝,確保用地集約適度,平衡發展與保護的關系。三是嚴格規劃管控。在建設用地審批時依據“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堅守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和生態保護紅線,嚴控城鎮開發邊界;在建設項目審批時嚴格執行國土空間規劃和標準規范,確保規劃審批質量。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黃小良詢問:“我市在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方面工作和成效有哪些?”
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銀科回答道,寶雞堅持統籌發展和減排,堅定不移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持續完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建立“推進、評價、反饋、提升”閉環工作機制,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見效。強化能耗在線監測、用能預算管理等節能舉措,全市重點用能單位年節約標準煤約8萬噸,規上工業非電力煤炭消費實現三連降。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完成64.66萬農戶散煤替代,2023年冬季發放補助資金1.93億元。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大莊里抽水蓄能電站獲省發改委核準即將開工。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到217.2萬千瓦。“十四五”以來,全市萬元GDP能耗扣減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后累計下降9.75%,為我市2030年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全面治污 碧水藍天
“今年在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提升空氣質量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寶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羅科岐提問。
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趙一鍵回答說,今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努力推動全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一是組織協調聚合力。認真做好統籌協調、組織實施、督促檢查、考核評估,推動全市上下以堅決態度、過硬舉措抓好落實。二是聚焦重點抓治理。加快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完成45個廢氣重點治理項目,全市環保績效B級及以上和引領性企業達到18戶。組織開展柴油貨車路檢,對機動車檢驗機構監管實現全覆蓋。三是培訓宣講強認識。前往各縣區、園區巡回宣講政策要求,提升各級干部和企業負責人的思想認識、業務能力、工作效率。四是科技支撐提質效。常態化開展空氣質量會商研判,動態發布空氣質量排名和指標變化趨勢,發現異常高值及時預警提醒,指導基層科學精準治污。截至10月20日,市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92,同比改善6.2%;優良天數226天,同比增加22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4天,同比減少11天;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同比前移9位;六項污染物同比“五降一平”。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沈寶黎提問:“全域治水行動可以說是打造生態之城美麗寶雞的重中之重,目前推進情況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水利局局長張衛東回答道,全域治水三年行動開展以來,市政府成立了5個領導小組統籌調度,市水利局成立工作專班高效推進,累計建設項目370個,其中實施渭河、千河等防洪工程39個和山洪溝治理項目15個,建設堤防護岸20公里;石溝水庫建成蓄水,南峽溝等4座水庫和段家峽等3個灌區加快建設,糧食溝等5座水庫正在推進前期工作;建設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72個,全市規模化供水人口76.81萬人,自來水普及率99.63%;實施丹江口庫區、坡耕地等水保治理項目59個,治理面積730平方公里;實施渭河、千河等生態治理項目,治理灘區98萬平方米,西北首個幸福河湖試點金陵河幸福河湖項目全面建成,修復了水域生態,提升了城市品質。鳳縣、太白縣建成國家級水保示范縣,清姜河、嘉陵江鳳縣段被命名為“陜西省幸福河湖”,清姜河榮膺全國“最美家鄉河”。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省考,我市連續三年獲得優秀等次。

推進治理 守護凈土
“我市在提升城鄉生活垃圾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進城鄉環境治理過程中開展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文詢問。
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局長王昭遠回答道,近年來,市城市管理執法局把城鄉垃圾治理作為促進城鄉發展、改善人居環境的重點工程、民生工程來抓,成立城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治理工作專班,編制出臺城區環境衛生專項規劃、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制定印發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全力推進城鄉垃圾治理。先后爭取省、市財政補助資金3700余萬元,建成運行垃圾收集站點5400余個,配備收集容器22593個、清運車輛3436輛,規范運行垃圾填埋場11座、小型焚燒處理設施7座、水泥窯協同處置項目1個,創建省級試點鎮11個。結合衛星遙感監測,利用無人機航拍、組織專人巡查等手段,排查非正規垃圾堆放點1294個。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累計開展宣傳活動1000余場次,發放資料10萬余份,引導廣大群眾樹立環保意識,培養良好衛生習慣。通過一系列舉措,全市城鄉垃圾治理基本形成“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工作體系,取得了顯著效果。下一步,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將實施“完善收運體系、調整處理結構、全域閉環管理”三步走戰略,全面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全周期、全區域、全體系處理,推動城鄉生活垃圾治理提質增效。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葛偉提問:“保護秦嶺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我市在秦嶺區域尾礦庫安全隱患治理中采取了哪些有針對性的治理措施?”
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張曉軍回答道,為提升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尾礦庫安全防范水平,從2020年開始,市應急管理局從省上爭取專項資金,對我市秦嶺生態保護區33座尾礦庫開展“一庫一策”安全風險綜合評估,并先后印發了秦嶺核心和重點保護區及嘉陵江、漢江、黃河流域尾礦庫清理整治工作方案。近年來,共投入整改治理資金4.2億余元,對我市秦嶺區域嘉陵江、漢江、黃河流域共33座尾礦庫按照提高一個等級上限的要求進行治理。目前已經完成閉庫銷號13座、提升改造15座,剩余5座計劃明年5月底完成治理。全市22座尾礦庫已建成在線監測系統,并接入國家和省廳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平臺,確保對尾礦庫安全運行狀況實時監測。同時,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逐庫明確了尾礦庫包保責任人和包保責任清單,落實地方政府領導安全包保責任。今年汛期,對尾礦庫進行了全覆蓋排查檢查,并督促企業按照“八個一”“五查五看”“八到位”等工作內容開展自查自糾。今年“7.16”強降雨,全市尾礦庫未發生險情。

“請問我市在推進傳統產業工藝、技術、裝備升級,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方面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我市在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打造美麗鄉村方面取得的成效有哪些?我市在抓好生態空間分區管控和防外來物種入侵、防病蟲害、防林草火災、防森林資源破壞“一管四防”工作方面是如何落實這一要求的?”……
會前,各級人大代表深入基層,實地查看、聽取匯報、座談交流,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環境保護熱點問題優先納入問詢內容。會上,提問、回答,追問、補充……2個多小時的專題詢問會上,問題直指生態治理中的熱點、痛點及廣大群眾關心關切的問題。由點及面,均有觸及,問者有理有據、擊中要害,答者實事求是、坦誠詳盡,體現出市政府以及相關單位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回應各方關切、狠抓工作落實的責任與擔當。會后,市人大常委會將繼續跟蹤督查,把專題詢問成果轉化為打造生態之城美麗寶雞的工作實效,為寶雞加快建設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區,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提供堅強環境保障。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