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8日,陜西貝殼果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學介紹其公司參與研發的獼猴桃視覺分選模型系統。該系統可根據重量、大小、顏色等指標對獼猴桃進行智能分選。
眉縣果業服務中心主任 楊金娥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副教授 丁毓端
陜西貝殼果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學
獼猴桃是陜西特色水果,全球每4個獼猴桃就有1個出自陜西。然而,長期以來,國產獼猴桃面臨著“硬著不能吃,軟了吃不及”的問題,不僅影響消費者體驗,也阻礙了獼猴桃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被譽為“中國獼猴桃之鄉”的眉縣,為破解國產獼猴桃即食難題,當地相關部門積極探索獼猴桃即食技術,成立了全省首家即食獼猴桃技術研發中心,助推獼猴桃產業升級。近日,記者就即食獼猴桃發展相關情況進行采訪。
問:眉縣探索發展即食獼猴桃的契機是什么?
楊金娥:通常,獼猴桃送達消費者手中后需要經過催熟過程,放置一段時間后才能食用。而即食獼猴桃送達消費者手中后,消費者可立即品嘗。眉縣獼猴桃品質優良,“眉縣獼猴桃”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161.37億元。眉縣獼猴桃要實現提檔升級,攻克即食難關是必經之路。我們希望通過技術研發,讓眉縣獼猴桃成為世界一流獼猴桃。
市場也在“呼喚”國產即食獼猴桃規模化發展。此前,不少企業和機構進行了這方面的探索,但均未形成規模。近年來,眉縣成立即食獼猴桃技術研發中心,聘請西農大專家教授進行技術指導,組建研發技術團隊加大技術研發。目前,全縣獼猴桃即食庫已經有50座,技術研發中心和多家企業就“即食”進行了大量研究,積累了一定數據。當前,即食獼猴桃銷量占眉縣獼猴桃總銷量的10%,并快速增長。
我們將繼續加強技術研發,爭取在2025年形成即食獼猴桃生產技術規范,同時加強即食獼猴桃的用標管理,進一步規范市場。
問:傳統獼猴桃向即食獼猴桃轉型升級,需要攻克哪些技術難點?
丁毓端:目前的即食獼猴桃,消費者拿到手后1天至2天即可達到即食狀態,并能儲存7天以上。獼猴桃達到即食標準,不僅涉及催熟技術,還牽扯到生產、貯藏、營銷等多個環節。因此,我們要從“前生產”和“后整理”兩端持續發力。生產環節是果實品質形成的基礎,只有優質果實才能成為即食獼猴桃。另外,貯藏、分揀、包裝、運輸、催熟等環節都會影響果品的即食性。
周至縣、眉縣等獼猴桃主產區的企業進行即食獼猴桃試驗時發現,受果實品質、機械損傷等影響,在獼猴桃催熟過程中,容易出現果子損耗大、質量不穩定等問題。如今,通過建設獼猴桃即食庫,相關企業利用變溫、高氧等辦法,讓獼猴桃在短期內實現硬度變軟、糖度提高、營養物質充分轉化、風味達到最佳狀態。
問:即食獼猴桃市場前景如何?
劉學:當前,我們擁有專業的技術團隊,以及全球領先的獼猴桃無損檢測系統。我們的研發人員正在從種植、采后處理、儲運流通等各個環節入手,推動眉縣獼猴桃向即食化發展。
我們延長了即食獼猴桃的儲存周期。一般情況下,我們的獼猴桃常溫下可以保存5天至7天,冷藏狀態下可保存15天以上,在保質期內會越放越甜。今年,我們的即食獼猴桃銷量達到350萬公斤,占我們獼猴桃總銷量的90%。即食獼猴桃市場廣闊,下一步,我們將努力實現獼猴桃全面即食化,助推眉縣獼猴桃產業做大做強。
楊金娥:憑借技術創新、市場需求、政策支持、產業鏈優化等多方面優勢,眉縣即食獼猴桃產業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景。
在技術創新方面,我們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和科研單位深入合作,攻克獼猴桃即食難題,提高了獼猴桃的市場競爭力,為獼猴桃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在市場需求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對高品質水果的需求日益增長。即食獼猴桃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市場潛力巨大。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們通過提供資金支持、技術指導等方式,鼓勵企業和農戶采用先進的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促進獼猴桃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同時,我們積極推動獼猴桃品牌建設和市場拓展,助力眉縣獼猴桃走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在產業發展方面,眉縣獼猴桃產業已經形成了從育種、種植、貯藏、加工到銷售的一體化產業鏈條。獼猴桃即食技術的應用,將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推廣獼猴桃即食技術是推進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優化獼猴桃即食技術,推動獼猴桃產業迭代升級。
(來源:陜西日報)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