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在位于寶雞市金臺區的陜西雜八得食品有限公司,一張張筋道透亮的搟面皮從智能化生產線上快速產出。
“最近,訂單特別多。為了不延誤貨期,我們從周邊幾個村莊招募了70多名員工。”雜八得公司董事長孫煊說,公司的出貨量最高時每天可達12萬份。

十二月六日,陜西雜八得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在打包產品。
企業訂單多,就有了旺盛的用工需求。蟠龍鎮北社村村民安麗霞因此獲得了這個家門口的工作機會。“現在,我一個月能掙4000元,一家人還能團聚,比在外打工強多了!”安麗霞說。
近年來,金臺區堅持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構建以黨組織為核心、產業融合為依托、“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N”的產業發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條抓黨建興產業、聯農帶農富農的新路子。
打好“組織引領牌”
集體經濟“一盤棋”動起來
眼下,在金河鎮永利村果蔬種植大棚,一株株枝繁葉茂的圣女果長勢喜人,一壟壟青翠欲滴的乳瓜生機勃勃。
“以前,種地就是靠天吃飯,遇到自然災害全年就白忙活了。現在,有了大棚,一年四季都有新鮮果蔬,產量穩定、品質好。”永利村黨支部副書記董秦寶說,到今年底,永利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11座水汽循環沙培大棚預計可為村集體創收120多萬元。
永利村位于寶雞市主城區以北的馬家塬,土地資源豐富。在村“兩委”換屆時,金臺區委聚焦培育頭雁隊伍,全力推行“能人反哺”計劃,先后動員10余名致富能手、退役軍人、企業家返鄉創業,并鼓勵村集體依托可支配的資源、資產、資金領辦集體經濟合作社。
“我們縱深推進‘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聯農帶農機制,聯合經營主體建立健全‘大戶帶散戶,黨員帶群眾’模式,將黨支部政治引領、合作社產業組織、群眾能動作用等要素有效融合,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或提供集約化服務,并通過‘保底分紅+收益分紅’實現農戶增收。”金臺區委常委、區委組織部部長張煒說。
當前,金臺區68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的負責人全部由黨組織書記兼任,實現年收益10萬元以下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清零,年總收益6351.75萬元,村均年收益85.83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達7.3%。其中,年收益百萬元以上的村有13個。
打好“特色產業牌”
集體經濟“一條鏈”強起來
近年來,金臺區依托新區產業園區延伸二三產業,因地制宜優化特色產業,緊盯龍頭企業創新利益聯結機制,走出了一條農業產業帶動群眾致富的振興之路。
金臺區在蟠龍塬積極推行“黨組織+龍頭企業+村集體+種糧大戶”聯合聯營模式,規模化流轉土地7000余畝,建成高標準農田1.2萬畝,并探索推廣“收益型”“勞務型”“訂單式”耕地托管運營模式,讓塬上4萬余農民在產業“振興鏈”上共同致富。
為發展搟面皮產業,金臺區建設2000畝優質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技術集成試驗示范基地,爭取鄉村振興產業資金1090萬元,持續加大對村集體合作社面粉加工廠、雜八得公司、方碩食品等農業龍頭企業支持力度,助力小面皮“搟”出大市場。
“我們村與雜八得公司簽訂主糧供應協議,種植的1680畝優質強筋小麥全部被該公司打包收購,每年種糧收入能有168萬元。此外,區上還牽線讓雜八得公司與鎮上簽訂產業幫扶協議,每年給村上分紅3.5萬元。”蟠龍鎮鐘樓寺村黨支部書記米建華說。
以打造三產融合示范園區為目標,金臺區推動“農業+企業+文化+旅游”產業聯動,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廣泛弘揚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精心打造西府農耕文化體驗館、親子莊園、鄉村游等農文旅項目,以文化品牌拉動新區人氣,助力鄉村振興。
“一業興帶來百業旺。在黨建引領下,我們找對了路子,匯聚‘一條心’、擰成‘一股繩’,走出了一條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鄉村振興新路子。”張煒說。
打好“資源融合牌”
集體經濟“一池水”活起來
如何把閑置資源利用起來發展村集體經濟?蟠龍鎮韓家村將村里閑置的校舍盤活,發展松花蛋食品加工,實現富民強村。
“我們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外地客商投資50多萬元,將閑置的校舍場地改造成松花蛋加工廠。工廠現在每年可生產110萬枚松花蛋,銷售額超過300萬元。同時,村集體經濟通過出租廠房年增收7萬元,還帶動10余名村民就近務工。”韓家村黨支部書記劉文濤說。
整合資源資產是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近年來,金臺區堅持黨建引領,深挖潛力,以盤活村集體資產、整合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為突破口,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新路子。
在金臺區的勝利塬上,西府天地景區已成為一張名片。經過10余年的發展,這里形成了以西府文化為主線,融美食、民俗、建筑、非遺、休閑元素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成為網紅打卡地。
金臺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謙風學介紹,金臺區緊抓“流量密碼”,推動農旅經濟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鎮(街道)、村黨組織的引領作用,依托景區大力發展休閑采摘、精品民宿、開心農場等產業;在位于景區核心區的勝利村,依靠土地租金、開發游樂設施,村集體年收入達260萬元,村民年均收入達2.7萬元。
張煒介紹,金臺區將繼續堅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圍繞特色產業做文章,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持續拓寬群眾增收路徑,繪就金臺區鄉村振興的美麗新畫卷。(陜西日報)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