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樽清酒斗十千”“一壺濁酒盡余歡”“一尊濁酒戍樓東”……從古至今,有兩種酒頻頻出現在文人墨客的佳作中,那就是清酒和濁酒。何為清,何為濁?這要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酒的種類不斷豐富,酒也有了清濁之分。

三年興壺 祝嘉攝
《詩經·大雅·旱麓》中記載:“清酒既載,骍牡既備。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大意是說,清醇甜酒已經滿斟,祭祀的牲畜也已備好,用它們祭祀天地、供奉宗廟,以求取護佑?!吨芏Y·天官·酒正》中寫道 :“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逼渲?,“事酒”釀制時間最短,“昔酒”釀制時間居中,“清酒”釀制時間最長。據說“清酒”是頭年冬天釀制,第二年夏天才釀成,味道更加醇美,色澤也更加清亮,濃度也會更高。寶雞周原博物院工作人員權瑞雪介紹說:“《周禮》和《詩經》是最早出現清酒記載的文獻典籍,根據這些相關記載我們可以推測,清酒不同于一般的酒,其制作工藝復雜講究,成品味道更加醇厚,色澤也更加透徹清亮,為當時的酒中之冠,不僅是祭祀上品,更是王室貴族才可享用的佳釀。”
濁酒,顧名思義就是那種含有雜質,看起來混濁不清的酒。《周禮》將酒分為“五齊三酒”,“三酒”按照釀制時間劃分,而“五齊”則按清濁程度劃分,分別為泛齊、醴齊、盎齊、緹齊、沉齊。泛齊為酒糟浮在酒中,就像現在的醪糟;醴齊是滓液混為一體,就像現在的甜酒;盎齊是白色的水酒;緹齊即酒槽底部的酒汁,顏色稍紅;沉齊是酒的糟、渣下沉,而清酒浮于上面。泛齊、醴齊都是濁酒,飲時要用茅草過濾,盎齊、緹齊、沉齊相對來說算是清酒。“五齊”也指釀酒中發酵的五個階段,即發酵開始谷物膨脹、糖化旺盛醪味發甜、發酵旺盛氣泡冒起、酒精增多醪色變深、發酵停止酒糟下沉。
總而言之,清酒、濁酒都需發酵而成,清酒不需經過濾物過濾,保留食物殘渣較少,因此較為清澈;濁酒保留較多食物殘渣,需通過過濾物過濾,因此較為混濁。權瑞雪表示,周人釀酒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制作技藝成熟,工藝更加講究,使得周酒的質量產生飛躍,為后世酒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技術條件。

游客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參觀逨盉 張瓊攝
“野果山蔬未要多,濁醪清酒盡從他?!薄拔乙酁榫嬊寰?,君心不肯向人傾。”“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薄皾峋埔槐胰f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薄寰坪蜐峋撇粌H是兩種不同的酒,也是文化的載體,在文人墨客的筆下被賦予了不同的色彩,展現了不同的情感,清酒多象征高雅、純凈的精神世界,而濁酒則更多地表達真實、質樸的情感和豪放的生活態度。試想詩仙李白與一眾好友相聚,忽然詩興大發,便一手揮毫潑墨,一手推杯換盞,那將是怎樣的恣意放縱,抿一口清酒或濁酒寫一篇傳世佳作,酒與文字之間原本沒有任何聯系,飲酒之人借酒助興、以酒寄情,進而以文抒意,賦予了酒別樣的意義。對于風流雅士來說,清酒與濁酒兩者在文學作品中不分貴賤,只是其對個人情緒表達的一種獨特依托,酒醉了詩人,也醉了詩詞,燦爛了文學藝術,如果沒有那壺酒,將會少了多少令人叫絕的精彩佳句。

伯公父勺 李曉菲攝
酒,作為人工釀造的飲品,從最初的妙手偶得到后來的技藝精進,從小作坊釀造到大工廠規模生產,隨著技術不斷提升,濁酒逐漸減少,但是在家庭自釀酒中依舊有不少濁酒。而清酒則越來越清澈透明、甘潤細膩、入口醇厚,逐漸向如今的白酒轉化。
時光荏苒,釀酒的歷史就像是一條綿延的河流,在時代的河床上奔流不息,集聚了歷朝歷代的文化積淀和技藝精髓。如今,周原大地制酒業依然發達,西鳳酒傳承周人的釀造基因,位列中國四大名酒之一。三千年無斷代傳承,使得西鳳酒形成了醇香秀雅、甘潤挺爽、諸味諧調、尾凈悠長的典型風味特點,它將清香型和濃香型二者之優點融為一體,香與味、頭與尾和調一致,為飲酒者所鐘愛。作為國之名酒、禮之上品,西鳳酒是慶功之酒、賓禮之酒,源遠流長、名揚中外。
寶雞融媒記者 李曉菲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