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新聞網訊 在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硤石鎮六川店村,有一個以書香傳家的教育世家。從清末之際至今,已經連續有五代人投身教育事業。一起走近這個教育世家,了解強文家“桃李情”的傳承密碼……
“中國的教育經歷了數次改革。我們一家人,在各個大變革時期都有人選擇當老師。”今年60歲的強文是家族里第四代教師,傳承先輩精神用“愛”育人,在先輩們的精神影響下,強文1984年大學畢業后,便加入教師隊伍。強文的兒子強鈺森,大學畢業后在陳倉區新街鎮中心小學,曾任教兩年。

強文正在練習書法。
“從我的三曾祖、祖父、父親、我和兒子,算起來,強氏家族五代人做過教師。”在強文看來,進入教師行業的初心和使命感離不開父輩、祖輩的諄諄教導。強文說,三曾祖強鎮川,曾任金臺書院山長(校長)多年。祖父強鶴丞一生從教、從政,曾在家鄉設館授徒,為農家子弟傳授知識。后受聘在第一高等小學任教。父親強治洲,曾任西街小學、復興小學校長。“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傳承,就在一家五代各個教師接力“育桃李”的延續中得以體現。
強文深有感觸地說,當年,祖輩父輩教書育人時,學堂里掛有孔老夫子的圣像,學生入學年齡、學習內容等,不像現在有明確的規定。學生們每天除了背誦四書五經外,其余的時間就是識字、習字、吟詩作對。學習時間也不像現在這樣有統一規定。家長要求也不高,只求學生能識些字,能記賬,能寫對聯,懂得一些行為禮節就好。
賡續百年初心,擔當育人使命。強文和父輩、祖輩牢記家訓,重教育、重家風,用生命的奮斗詮釋教育的初心和使命,用知識和情懷照亮一屆屆學子的人生道路。如今,重視教育的氛圍越來越濃,各種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及教學手段得到了廣泛運用。辦學條件也發生了巨大改變,破舊的教室被現代窗明幾凈的多媒體教室所代替。除了傳授基礎知識,素質教育被提到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張揚成為老師的教學重點。
春去秋來,歲月更替。強文家五代人,在不同的時代,奉行“為人師表”的理念,擔當教書育人的使命,為各行各業培養了一批批德才兼備、堪當大用的棟梁之材。在“三尺講臺”他們像紅燭一樣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用愛心和奉獻托起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
“百年教育滄桑巨變,舊貌換新顏;百年教育榮譽不斷,任重而道遠。百年教育波瀾壯闊,前程無比輝煌!”強文感慨道。
編輯:邱融融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