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一早,西安國際會展中心里格外熱鬧,許多觀眾早早趕到第十屆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的展館看展。



精巧的銀飾、扎染布制成的服飾和玩偶、備受贊譽的石橋皮紙、身著少數民族服飾的“唐娃娃”、貴州三大名茶之一的都勻毛尖……在本屆西部文博會的主賓省——貴州省的展區里,各式各樣的非遺展品和文創產品驚艷了慕名而來的觀眾。

“這是我們最好的紙——古籍文物修復紙。它的厚度僅有0.02毫米,折疊3000次也不會破損。經國家圖書館檢測,這種紙的保存年限能達到1500年以上。”來自貴州省黔東南州丹寨縣石橋村的黃孟,指著展示燈箱上一張幾近透明、仿若絲綢的紙向觀眾介紹,“石橋皮紙制造技藝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次我們還帶來了草花紙、專業書畫紙、特殊方式制成的‘立體抄’以及各種紙制的文創產品。”
觀眾還未走出紙的世界,又被一個個頭戴銀飾、身著民族服裝的“唐娃娃”包圍了。“我們的‘唐娃娃’系列共有上千個品類,不僅有我國56個民族的人偶形象,還有京劇扮相的穆桂英、花木蘭、孫悟空等人物形象。2022年,它們還作為北京冬奧會的禮品贈送給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貴州唐人坊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羅琳花介紹,這些純手工制成的“唐娃娃”,制作工藝傳承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絹人,其漂亮的外觀格外受消費者喜愛。

“這也太美了吧!”在陜西展區,來自湖北恩施的徐彩霞對秦腔人物形象的皮影愛不釋手:“沒想到陜西皮影的雕刻、色彩和圖案都這么精致漂亮。”在觀賞國家級非遺華縣皮影省級傳承人汪海燕現場雕刻皮影后,徐彩霞和同伴更是嘖嘖稱贊:“剛才在陜西展區看了庫淑蘭剪紙、耀州瓷,覺得已經非常棒了,沒想到展品一件比一件精彩。這里真是寶藏展區啊!”

作為本屆文博會的東道主,陜西不僅將陜西歷史博物館、西安半坡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等多家博物館搬到了展會現場,西部影視、出版傳媒、數字文創的悉數亮相也讓觀眾感受到了文化陜西的生機與活力。值得一提的是,在陜西省文化產業協會的展區里,除了長安古樂、陜西玉石、陶瓷、刺繡的展示,老字號美食坊、精品書咖、茶室的打造,孫思邈針灸醫院的診室也被搬到了展館里,院長郭林現場為觀眾進行針灸、貼敷治療,普及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

“陜西是文化大省、文化產業大省,也是文化資源和文化創意產業先行示范的標桿省份。此次文博會讓陜西文化的精彩與活力得以集中綻放,同時也讓我們在與其他省市的交流合作中,學習到別人的先進經驗,這對陜西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創新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相信在這樣的交流學習中,陜西文化產業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陜西省文化產業協會會長李中航說。(群眾新聞)
編輯:王可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