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國社之鏡·世紀光影”新華社新聞攝影展在國家金融信息大廈開展。
本次展覽精選新華社中國照片檔案館珍藏歷史經典照片,不少珍貴資料為首次披露。展覽包含浴血新生、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時空巨變、富民厚生等多個篇章,從百姓視角出發,以視覺邏輯為線索,全景展現新中國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的偉大成就和深刻變革。
從9月26日開始,我們把“國社之鏡·世紀光影”新華社新聞攝影展的所有照片“搬到”這里,呈現給大家。今天展示的是這個展覽中的“國泰民安”(上篇),共15張照片。
今日之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億萬中華兒女正奮力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新華社自誕生之日起,便擔負起用鏡頭記錄時代風云的重任。方寸乾坤,瞬間永恒。一代代新華社攝影記者用光與影定格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程。
時間,沖洗出歷史的底片。新華社精選中國照片檔案館珍藏的經典照片,從百姓生活變遷的視角,全景展現偉大祖國75年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的偉大成就和深刻變革。
與影像對話,與歷史相遇。駐足凝望一幅幅照片,我們清晰可見——
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初心與夢想,
中國人民最真摯深切的向往與追求。
安全感,是一種穩穩的幸福。
75年來,我們不僅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也創造了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今天,“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這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感受,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心聲。
點評 左下方軍樂隊的出現大大提升畫面氣氛,讓照片結構更飽滿、內容更豐富。
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向敵人進攻。新華社發

點評 前景人物奔跑的虛影烘托激戰氣氛,戰士躬身沖鋒的動作充滿張力。攝影師冒死深入前沿陣地,零距離表現志愿軍戰斗場面,令人贊嘆。
1952年秋季,上甘嶺戰役中堅守在坑道里的戰士準備夜間出擊。新華社發

點評 現場氣氛濃厚,人物英勇無畏。真實展現經典戰役的生動瞬間,抵近拍攝的戰斗場面尤為珍貴。
1952年10月,亞太地區和平大會在北京召開前夕,北京郊區八里莊農民簽名呼吁和平。新華社記者 葛力群 攝

點評 主體樣貌與動作樸素動人,照片中心故事突出,環境信息飽滿豐富,真實反映人民群眾對和平的殷殷期待。
20世紀50年代,在山西黎城縣仵橋村全村大會上,群眾學習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新華社記者 陳之平 攝

點評 宣講人與聽眾專注認真,人物質樸淳厚。
1954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系進修的老工人、勞動模范薛吉瑞(站立者)在學校組織的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小組會上發言。 新華社記者 毛松友 攝

點評 人物表情真摯、互動熱烈,現場氛圍感強。
1954年,當選人民代表的遼西省義縣(今遼寧義縣)大鐵廠村第二農業生產合作社婦女生產隊長喬淑春(左)征求鄉親們對農業生產的意見和要求。新華社記者 胡偉 攝

點評 人物衣著樸素,人民代表態度虛心,鄉親們表情淳樸,畫面生動而富于故事性。
1976年夏,解放軍指戰員前往唐山地震災區參加救災。新華社記者 武清月 攝

點評 充滿時代特征的珍貴歷史瞬間,追隨式攝影體現緊張感,反映子弟兵的奮不顧身。
1978年7月20日,新疆霍城縣前進牧場各族民兵配合人民解放軍守衛邊防。新華社記者 程至善 攝

點評 精彩表現軍民巡邊場景,構圖優美,層次鮮明。
1979年10月,一批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制造的坦克正待運出廠。新華社發(俎瑞亭 攝)

點評 被高高吊起的坦克與地面成列的坦克相互呼應,強烈的畫面縱深感很有氣勢,下方的指揮者打破畫面單一的機械節奏,令畫面更加震撼。
198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部隊和空軍部隊在華北某地舉行現代條件下的軍事演習。新華社記者 王建民 攝

點評 空中的直升機與遠處濃厚的硝煙營造緊張氣氛,陸空協同演習作戰動感十足,生動精彩展示華北軍演經典場面。
1991年7月16日,遭受特大洪澇災害的江蘇興化,被安全轉移的新生兒和媽媽在一起。為了讓孩子記住這段歷史,父母為他起名叫水生。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點評 畫面洋溢溫暖情緒,通過生動的人物故事,反映災難面前的人間真情。
1992年,遼寧沈陽一座飛行學院的女學員們在初級教練機上獨立飛行。新華社記者 郭天海 攝

點評 地面女飛行員揮手與飛行中的初級教練機形成互動,畫面干凈有動感,人物動作傳遞昂揚的情緒信息。
1998年8月25日,抗洪戰士在搶筑子堤。與嫩江相通的大慶南引水庫多處出現漫堤等險情,萬余軍民晝夜會戰,抗洪搶險。 新華社記者 陳凱星 攝

點評 人物情緒緊張,行動迅速積極,盡顯人民子弟兵在危急時刻的責任擔當與英雄本色。畫面充滿動感,打動人心。
1998年11月26日,安徽鳳陽縣小崗村84歲的楊繼英投票選舉新一屆村委會干部。 新華社發

點評 耄耋長者躬身投票的瞬間感性而動人。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