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是人體“司令部”,統一指揮著身體各個器官的運行,由于結構復雜精細也被稱為“生命禁區”,如若其出現“故障”,輕則損害人體功能,重則危及生命。對此,市中醫醫院整合優勢醫療資源,破除傳統分科就醫模式,在原有科室基礎上,組建了全市首家腦系中心。
如今,在市中醫醫院,一支技術過硬、實行多學科聯合診療的腦病醫護團隊,正在“沖鋒陷陣”,守護人體“司令部”,為腦部疾病患者提供從院前預警、急診救治到住院綜合治療,再到出院后隨訪,以及長期康復治療等全面一體化、綜合性、一站式診療服務,不少患者的“腦難題”被他們迎刃而解!
一家腦系中心
開啟醫療服務新模式
頭痛、頭暈掛什么號?失眠、癲癇看哪個科?中風留下后遺癥了該去哪個科室看病?在市中醫醫院,只要是跟腦部有關的疾病,在該院的腦系中心都能治療,患者再也不用盲目地四處奔波,入院后就會有專人引導,獲得腦系中心多學科的聯合診療服務。

腦系中心各科專家開展聯合學習
據了解,腦系中心不光將腦病治療范疇拓寬,更在重點專科上持續做精、做深,重點打造神經腫瘤、顱腦創傷、腦血管病、睡眠、頭痛、眩暈和神經康復、癲癇、神經疼痛、運動障礙、神經重癥等12大亞專業,讓每一位腦病患者入院即能享受到更完善、高效、系統、綜合的一站式醫療服務。
“對于腦病患者來說,時間就是大腦。以腦梗為例,由于缺血腦組織細胞每1分鐘就會死亡約190萬個,患者越早到醫院,那治療效果也就越好,后遺癥也就越少。如果老百姓都能多了解一些腦部疾病的緊急救治常識,就能避免許多不可逆轉的傷害。”王曉峰告訴筆者,日前,寶雞市腦卒中百萬減殘工程已經啟動,醫院專門組建了一個十幾人的宣講團,前往全市各個基層醫療機構;同時,進企業、社區等推廣普及腦卒中高危人群防治適宜技術,提高腦卒中的知曉率、治療率,從而降低腦卒中發病率和致殘率,推動全市腦卒中防治工作由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轉變,為維護群眾健康貢獻市中醫醫院腦部疾病診療團隊的力量!
四大聯合機制
提升腦病治療精準度
“患者入院時處于淺昏迷狀態,目前已經通過取栓術恢復了腦部的正常供血,后期康復護理可以同步進行。”“建議在西醫常規治療的過程中,采用針灸療法,通過刺激患者穴位,盡可能幫助患者恢復肢體功能。”……日前,市中醫醫院腦系中心的專家團又開始了定期的聯合查房與聯合討論病例,腦病科、神經外科、康復科及針灸科等科室多位精兵強將暢所欲言,從各自專業的角度分析患者的病情、癥狀、體征、輔助檢查及目前用藥反應情況,經過討論,最終給出更精準有效的后續治療檢查方案。

腦系中心專家團定期聯合查房
要想中心發展好,學習少不了!在腦系中心,每位醫生在各自專業領域都有“拿手絕活”,如何加強腦系中心相關科室之間的無障礙交流合作,有效提高腦病治療水平?多學科交叉聯合學習是關鍵。每次的跨科室專業學習會上,腦系中心各科專家都會提前準備,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向在場同仁教授學科知識,現場每每都是一片火熱的討論之聲。聯合學習,打破了以往單獨科室內部學習的習慣,激發了大家對不同學科的學習興趣,拓展了腦病診療知識,掃除了相關科室醫生的知識盲點,提高了醫生對腦部疾病病情分析、診斷的能力,同時也促進了腦系中心各學科的交流與發展。
腦系中心要打破學科專業間的壁壘實現大融合,單單依靠聯合查房、聯合討論、聯合學習還不夠。“我們還開展了由頭痛、睡眠、眩暈、癲癇、神經介入、顱腦創傷等十大亞專科診療小組參加的聯合門診,大家‘組團’坐診,在實踐中學習。”王曉峰笑著說,8月26日,聯合門診人員已經在醫院東院區舉辦了一次大規模的集中義診活動,效果非常好,解決了不少患者的“腦難題”。這樣的聯合門診他們準備每周六都開展,切實將優質的醫療資源送到群眾身邊,讓每一位腦病患者不用東奔西跑、反復掛號,就能享受到最專業、最精準的診療服務。相信未來聯合門診的義診活動必將成為市中醫醫院腦系中心的又一亮眼“名片”。
從三大聯合到四大聯合,市中醫醫院腦系中心,打破固有醫療模式,多學科協作,更加精準地為人體“司令部”保駕護航。
10個專科小組
將“腦”難題“一網打盡”
醫療技術發展迅速,針對不同腦部疾病診療的手段,也在快速更新迭代,只有像“工匠”一樣,對某一種腦病潛心研究,才能更好地給患者治療。
對此,市中醫醫院腦系中心根據不同腦病病種,整合醫院腦病醫療資源,設立了神經介入組、睡眠專業組、眩暈組、頭痛組、運動障礙組、顱腦創傷組、神經康復組、神經腫瘤組、中醫組、癲癇組10大“亞專科”診療小組,將“腦”難題“一網打盡”,讓患者從初期診斷到后期康復,真正實現全病程精細化管理、一站式服務。
“神經介入組的成立可以說有兩大優勢,一是保證腦病患者能接受到同等技術水平的介入手術治療;二是小組成員開展的術前討論,可以給出最佳手術方案,避免因單打獨斗影響治療效果。”神經介入組組長、腦病一科(神經內一科)副主任董秦川解釋說,現在所有腦病介入手術基本都由他們小組成員完成,手術水平能達到同質化的效果,而且每次的術前討論也能更好地取長補短,提高手術質量。
董秦川從事神經內科臨床工作20余年,作為組長的他可謂是小組的靈魂人物,多次赴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進修,學習腦血管病的神經介入治療,在神經內科疾病診療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我們的團隊以業務論英雄,像劉金榜擅長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喬育最拿手的是動脈瘤介入治療,還有肖飛、石春明等在介入治療上都有‘看家本領’。”說起團隊成員,董秦川了如指掌。他說,有了這樣一支“精英部隊”,一定能大大提高腦病患者的救治水平。
睡不好、睡不著也能算腦部疾病嗎?“當然,睡眠不好可能與腦部的神經衰弱、顱內腫瘤等疾病有關系,切不可掉以輕心。”睡眠專業組組長、腦病二科(神經內二科)主任醫師肖文說。肖文是中國睡眠研究會睡眠障礙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睡眠科學分會委員、陜西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睡眠學組委員、陜西省抗癲協會睡眠與癲癇委員會委員,他在治療睡眠方面的疾病上見解獨到。肖文表示,睡眠專業組吸納了神經內科、針灸科、癲癇科等科室的專業人員,多學科的聯動會診制度有助于開展多元化的評估、監測和治療,治療方案也會更全面。此外,小組將開展中藥內服外治、穴位注射、針灸、火罐、理療等,突出中醫特色,這種治療手法能降低藥物副作用,還能緩解患者頻繁服用西藥帶來的心理負擔。肖文笑著說:“小組目前正在梳理一些中醫治療精方、針刺灸法等,盡最大努力幫助患者改善睡眠質量、治療睡眠障礙疾病,相信未來一定會形成自己的診療特色。”
眩暈病因復雜且涉及神經內科、耳鼻喉科等多個學科,不同的“暈”往往意味著不同的疾病,患者經常分不清楚到底要掛哪個科。“眩暈組依托腦系中心強大的綜合學科平臺,采用以神經內科為主導,耳鼻喉科、急診科、康復科、針灸科等多學科協作的診療模式,患者無須在不同科室之間來回輾轉,一站就能搞定。”眩暈組組長、腦病一科(神經內一科)副主任王秋茹自豪地說,他們已逐步形成了針對眩暈的規范化診療體系和方案,實現對眩暈患者精準診治。
從醫十多年的王秋茹,曾多次參加省內外眩暈及腦血管病高級研修班,在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耳石癥)、前庭神經元炎、慢性主觀性頭暈的診療上有獨到見解。她說:“能成為組長是醫院對我的信任,我將帶領團隊立足專業特點,提高診療技術,為廣大眩暈患者提供更加規范化、精準化的治療,讓患者早日遠離‘天旋地轉’的困擾。”
頭痛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嚴重影響了患者及家屬生活質量,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如果頭痛部位、性質發生變化,或者頭痛過程中還伴有惡心、嘔吐癥狀的,建議最好到頭痛門診進行專業的檢查,避免因忽視錯過腦部疾病的最佳治療時機。”呂昕,頭痛組組長,腦病二科(神經內二科)副主任,從事神經內科工作近20年,擅長腦血管病、頭痛及周圍神經疾病的診治,對于不少人忽視的頭疼,他這樣建議。

專家團聯合討論病例
“專業的診療團隊、規范的治療流程,有助于更早地發現疾病,對這類疾病的認識也更深、更細。”運動障礙組組長、腦病二科(神經內二科)副主任張勇告訴筆者,像帕金森這種運動障礙疾病幾乎不害命,但逐漸加重的病情,以及漫長的病程常常使患者苦不堪言。為提高疾病的識別率,進一步改善運動障礙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升市中醫醫院相關疾病的診治水平,由張勇牽頭,神經外科、康復科等專家組成的運動障礙組應運而生,“在專業團隊的診療下,通過藥物、手術、神經調控、康復等治療手段,一個又一個患者的癥狀得到了緩解和改善。”“我們建立了帕金森知識交流群,方便醫護人員第一時間回復患者疑問,并在群里定期發布一些健康知識,加強對疾病的預防。下一步,我們打算建立一個病源庫,這不僅能幫助醫生歸納總結,還能定期隨訪患者,最終形成一個‘接診—建檔—診療—隨訪’的規范化診療流程,全程跟蹤干預患者,為更多深受運動障礙疾病折磨的病患帶去希望。”張勇說。
快些、快些,再快些!顱腦創傷不僅場面血腥,更是一種致死、致殘率極高的外傷,這對急救時機要求高,手術難度也比較大。“顱腦創傷組的設立大大提高了我們的接診效率,各科室無縫銜接,讓患者入院立即能接受最快速、最專業的救治,最大限度減少患者的致死、致殘率。”顱腦創傷組組長、外五科(神經外科)主任張永斌介紹說,通過多年院前院內急救實踐,他們擁有完善的顱腦損傷搶救生命綠色通道體系。此外,經驗豐富的重型顱腦損傷綜合治療醫護團隊和康復治療團隊相互配合,以及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效果好,優質的救護服務、專業的康復指導,換來患者平安、家屬心安。
腦部疾病的康復訓練原則上是越早進行越好,尤其是急危重癥的康復治療能在24小時內介入,一些并發癥就能很好地預防,但是前提是病人的病情比較穩定才行。然而,什么時候才能開始康復,這個時機很難把握。“由多學科聯合組成的神經康復組,可以完美地破解這一難題。”神經康復組組長、康復科副主任李金濤說,過去科室間基本都是各自為政,臨床醫生和康復醫生信息溝通渠道不暢,現在各科室打破了原先的壁壘,大家一起分析患者病情,商定最佳治療方案,評估介入時機和風險,把“早期康復、超早期康復,康復走進ICU”的先進理念落實到康復日常治療中去,從而減少并發癥的出現。
“成立神經腫瘤組,讓醫生有更多精力去探索、研究病種,患者也能得到精準化、個體化的細致診療服務。”神經腫瘤組組長、外五科(顱腦外科)副主任醫師雷曉鵬說。雷曉鵬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工作14年,經驗豐富,因擅長垂體瘤、腦膜瘤、膠質瘤等神經腫瘤疾病的診療成為團隊的“主心骨”。大腦結構復雜,手術既要解除病變,又要盡可能不影響周圍密如蛛網的神經、血管,難度可想而知。雷曉鵬表示,如今神經腫瘤組成員涵蓋放療科、醫學影像科、內分泌科等7個科室的專家,大家從不同的學科角度相互補充,為患者“量身定制”手術方案、術后放化療方案,可以最大程度減少手術對大腦神經功能的損傷,提高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
市中醫醫院是全市唯一一所三級甲等中醫醫院,中醫資源實力雄厚。“將中醫療法運用到腦病治療中可謂是事半功倍,特別是針灸因其‘可激活人體自我調節能力’而成了中醫藥學服務腦病患者的‘排頭兵’。”中醫組組長、針灸科風濕病科副主任王麗娜笑著說,中醫療法在腦病救治中優勢十分明顯,醫生會通過望、聞、問、切分析患者的全身狀況,再作出相應的中醫治療方案,通過中藥、針灸等手段促使人體自我調節、自動修復,而且中藥副作用也少。
談起中醫治療小組的未來,王麗娜侃侃而談。她說,中醫博大精深、兼容并蓄,可以在任何學科開展配合治療,她準備在腦系中心的各個小組都派一名針灸醫生,提高患者的就醫獲得感、體驗感。同時,開展浮針或穴位埋線等長效針灸;開發針對腦系疾病的院內中藥制劑,切實發揮中醫中藥在腦病治療中的獨特優勢。
“癲癇臨床診療過程十分復雜,需要多學科協作與配合。寶雞市中醫醫院擁有寶雞市唯一一家國家二級癲癇中心,現在組建的癲癇組就是適應現代癲癇診療的一種多學科聯合醫療結構,通過合理配置資源、優化診療流程,從而達到服務和療效的最佳化目標。王曉峰主任作為我們癲癇組的副組長,他有著上百例癲癇外科手術的經驗,為難治性癲癇提供了更多的治療方案。”癲癇組組長、腦病二科(神經內二科)副主任醫師賈媛媛說。別看賈媛媛年紀不大,本事卻不小,她現在已經是中國抗癲癇協會青年委員會委員、陜西抗癲癇協會理事、陜西抗癲癇協會運動障礙與癲癇分會委員。憑借著較強的業務能力,她又擔起了癲癇組組長的擔子。“接下來我還要繼續細化、優化癲癇疾病的診療環節,定期派團隊里的成員外出進修學習,提高團隊整體業務素養。”面對重任,賈媛媛義無反顧,她說,要努力為患者探索出一個更高效便捷的治療途徑及方案,讓更多的癲癇患者能真正走出陰影,回歸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寶雞市中醫醫院)
編輯:邱融融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