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擁有思維、情感、記憶,全都離不開大腦。可是,你知道嗎?平時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會損害這個重要的器官。比如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晚上躺床上刷刷短視頻是個放松的行為,但在不知不覺中就慢慢沉迷,然后導致睡眠變少,影響大腦健康。
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生活中的這些壞習慣,是如何一步步傷害你的大腦的。抓緊行動,改掉壞習慣,讓大腦重回健康狀態!
吸煙,毒害你的大腦
提起吸煙的危害,人們會想到肺癌、心臟病這些嚴重的疾病,其實,吸煙對大腦的損害也非常大。大腦需要大量的氧氣,吸煙時吸入的氧氣減少,這本身就對大腦不利,同時被吸入身體的大量有毒物質,還會進一步毒害大腦。

圖片來源:pixabay
此外,吸煙會讓人產生錯覺,有人認為抽煙能夠提神醒腦,這是因為煙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種興奮劑,會讓人感覺興奮,時間長了還會讓人產生愉快的感覺,形成煙癮。為了這一點愉快的感覺,吸煙者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
此前,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的磁共振影像團隊,對“煙齡”在 25 年以上的吸煙者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掃描了這些“老煙槍”的大腦,并發現經過這么多年煙草的影響,這些“老煙槍”的大腦早已出現了異常,連接左右半腦的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結構變化。
同時,大腦里神經網絡的全局效率降低了,局部效率增加。這是什么意思呢?非吸煙者的大腦的不同區域有豐富的連接,組成一個高效的網絡。可是,如果長期吸煙,這種網絡連接就減少了,效率也降低了,只有少數區域的連接不降反升。而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這些都是長期吸煙對大腦結構和功能的影響。

大腦神經網絡對比,藍色部分為不吸煙的人好于重度吸煙者的區域,紅色為重度吸煙者好于不吸煙的人的區域。可見除了視覺區域,不吸煙者的多個腦區神經網絡效率好于重度吸煙者。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科學家還發現,大腦的損傷和煙齡有關,吸煙時間越長,損傷就越嚴重。而戒煙這件事,什么時候都不算晚,如果你有抽煙的習慣,不如就讓這個習慣到今天截止。
飲酒,讓大腦變遲鈍
損傷大腦的第二個壞習慣是飲酒。酒精不光會損壞肝臟等內臟,還會影響大腦,引發記憶力衰退,反應遲鈍。[2]
有人覺得喝一點小酒并不會損害身體,還有人說科學家也講了,每天一杯葡萄酒對身體有益。可惜,最新的研究反駁了這些說法。
英國科學家發現,飲酒的人大腦灰質的體積縮小了。而大腦灰質是大腦中神經元胞體集中的區域,這個區域縮小說明大腦已經受傷了。[3]

飲酒者變化的大腦區域。圖片來源:參考資料
科學家不光是掃描了飲酒者的大腦,還調查了他們飲酒的習慣,結果發現,和從不喝酒的人比起來,無論是長期大量飲酒,還是只喝一點點的人,這些飲酒人士的大腦狀態都更差。
而且,大腦損傷的狀態和平時愛喝什么酒沒關系,不管是啤酒、葡萄酒還是烈酒,都會損傷大腦。也就是說,對于喝酒這件事,不存在安全劑量,更不存在什么養生的酒。
而且,飲酒的人得阿茲海默氏癥的可能性更高。
盡管目前科學家還沒弄清楚阿茲海默氏病的病因,但研究已經發現,長期飲酒的人更容易得上這種病。阿茲海默氏癥常常在晚年發病,也就是說,年輕的時候喝酒多可能會在年紀大的時候才看出問題。
為了保護大腦,還是讓我們遠離酒精吧。
缺乏睡眠,讓知識住不進大腦
第三個壞習慣是缺乏睡眠。今天,熬夜加班是很多職場人士的常態,學生經常要熬夜學習,還有很多人喜歡夜里刷短視頻,也是想盡可能有一點輕松的時間。
有人認為只要成績好了,考試前熬夜突擊也不算什么。還有覺得只要休息日能補個覺,那偶爾熬夜并無大礙。可是,科學家卻發現,熬夜這個習慣實在是得不償失。

圖片來源:pixabay
許多人都有考試前開夜車復習的經歷,這種辦法很可能對學習并沒什么好處。
科學家進行了對照實驗:讓一組人拼命學習,而另一組人在學習的間隙睡一會兒。結果發現,在學習間隙小憩一會的那組人,比沒睡的人學會了更多的內容。
這是因為,睡眠對于鞏固人的記憶特別重要,正是在睡覺的時候,各種有關事實的記憶才能形成、鞏固。可以說,學習上開夜車,弄不好就成了開倒車,一定要把功夫分配到平時,不要臨時“抱佛腳”。
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家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發現,睡眠時,大腦要完成一個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清理自身”。[5]
我們每天用腦產生了各種化學物質,積累在大腦中會影響腦功能,而睡覺的時候大腦就會啟動復雜的清理機制,為第二天的生活和學習做好準備。熬夜和缺乏睡眠不光讓人覺得疲憊,還打斷了大腦的自我清潔。
保持規律、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護好大腦。
壓力,影響記憶形成
現代人的生活中,充滿著各種壓力,因為工作和家庭,感覺“壓力山大”也是常事。

圖片來源:pixabay
科學家不能直接給普通人制造壓力,所以,他們利用小鼠來觀察壓力下的大腦。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們訓練兩組小鼠走迷宮。一組正常飼養,另一組卻要住在有攻擊性的大鼠附近。可想而知,第二組小鼠雖然并不會真的受傷,但是卻總生活在壓力之中。
過上一段時間,再測試這些小鼠,結果發現,有壓力的小鼠總是記不住迷宮的走法。可見,壓力會影響小鼠記憶形成。
科學家并不僅僅觀察這些小鼠,他們還檢查了小鼠的大腦,結果發現,壓力組的小鼠腦中出現了發炎的癥狀。這是因為,壓力會激活動物的免疫系統,亢奮的免疫系統開始攻擊大腦,讓小鼠出現了腦損傷。
即便讓壓力組小鼠搬家,壓力的源頭消除了,它們的大腦損傷也沒有立即消失。科學家指出,上臺演講之類的壓力屬于短期壓力,可能不會對大腦產生損傷。但是,慢性壓力就可能造成腦損傷。
吸煙、喝酒還有晚睡屬于不良生活習慣,還可以靠改變自己去避免,想規避慢性壓力卻沒那么容易。心理學家建議,注重休息,有一兩樣愛好,正視自己的壓力源頭,必要時向身邊的人和心理工作者求助,有助于緩解慢性壓力。
總之,保護大腦,并不需要特殊的補品,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的心理狀態,才是保護大腦的靈丹妙藥。
(來源:科普中國)
編輯:邱融融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