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天干物燥
有這樣一種疾病也進入了高發期
那就是——痔瘡!

這是因為秋季氣候干燥,早晚溫差比較大,人體內水分補充不足的話,容易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從而引起便秘或腹瀉,而這兩者都是導致痔瘡發生和加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秋季痔瘡高發季節,一定要注意痔瘡的復發。那么,我們怎樣預防痔瘡發作?該注意哪些細節?
今天,由寶雞市中醫醫院肛腸科主治醫師劉艷妮給您傳授有關秋季防“痔”的小妙招,還不一起認真學起來!
小“痔”不治危害大---患痔瘡后千萬不要諱疾忌醫
痔瘡的常見癥狀包括出血、疼痛、下墜感、肛門瘙癢、脫肛等,這些癥狀在開始時往往較輕,如果不予治療,則病情逐漸加重。生活中很多人都覺得痔瘡并非什么大問題,不需要特別去治,或者諱疾忌醫,不好意思看醫生,這樣的話,反而會導致病情加重,引發多種并發癥,加大治療難度。
痔瘡雖然不是危及生命的疾病,但也會帶來一些不適癥狀,如肛門疼痛、瘙癢等會影響人的情緒,妨礙學習和工作,特別是內痔會伴有出血,血量較多時會造成貧血、營養不良等癥狀。
時間長了,還容易使黏膜糜爛、感染,嚴重者甚至可形成肛門周圍膿腫、肛瘺等疾病。外痔反復脫出肛門外,分泌物增多,會誘發肛門瘙癢癥或肛門濕疹。同時,許多人一遇到便血就想到是痔瘡,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其實,引起大便出血的疾病還有很多,如直腸癌、潰瘍性結腸炎等。許多直腸癌者正是以為自己患的是痔瘡而掉以輕心,耽誤了病情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建議大家,當出現明顯的痔瘡癥狀時,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

杜絕不良生活習慣---可有效預防痔瘡發生
秋季防痔瘡,除了要注意飲水通便之外,飲食、清潔、不良習慣都是容易導致痔瘡的因素,因此要格外注意。
1、注意合理飲食:改變導致腹瀉、便秘的飲食習慣。像是長期飲酒、攝入大量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都容易造成肛門局部充血,應予以避免。應以蔬菜、粗糧等清淡高纖維食物為主。中醫認為過食“肥甘厚膩、辛辣炙煿之品”,易致腸道積熱,濕熱下注極易形成痔瘡,因此應忌食辛辣油膩、刺激性的食物。

2、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上廁所的時候不要看手機、看書,這樣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導致排便時間延長,造成肛門充血,從而引起痔瘡發作。同時,還會誤導神經系統,刺激“排便感應器”,使肛門長期感到墜脹。

3、保持肛門清潔:便后用溫水沖洗肛周,減少病菌滋生。在痔瘡發作時,可通過熱水坐浴,促進肛門部血液循環。
4、注意避免久坐、久站:痔瘡患者以久坐、久站者居多,如辦公室文員、會計、編輯、司機、教師等。久坐不動的辦公一族,由于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容易導致腹部血流速度減慢,血液循環受阻,直腸部位的靜脈叢易發生擴張,血液瘀積,形成痔瘡。
因此,建議工作1小時應起身適當活動10分鐘左右,增加運動是預防痔瘡發生的最好方法。

5、常做提肛運動:提肛運動在古時稱為撮谷道,是古人非常推崇的養生之法。通過對肛門有規律的收縮和放松,可促進肛周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癥狀,同時可以按摩長強穴(尾骨下方),對痔瘡、脫肛非常有益。

最后,希望大家坦然面對痔瘡問題!日常如果有大便出血、肛門處有異物感等情況出現,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專家名片

劉艷妮,肛腸科主治醫師,醫學碩士。陜西省中西醫結合醫學會肛腸專業委員會委員。
2019年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肛腸專業,碩士學習期間師承南京市中醫院(全國中醫肛腸專科醫療中心)江濱教授,國家級名老中醫丁義江教授。發表SCI 2篇,核心期刊論文6篇。擅長微創手術治療混合痔、復雜性肛瘺、肛周膿腫、肛裂、直腸脫垂等肛腸科常見疾病。精通中醫傳統理論,擅長運用中醫藥治療頑固性便秘、炎性腸病及肛門功能障礙性疾病。
24小時在線就診咨詢電話
劉艷妮主治醫師18700736829(微信同號)
(來源:寶雞市中醫醫院)
編輯:邱融融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