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陳倉撤縣設區20年積淀發力、闊步前行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起點。
一年來,面對一系列超預期的困難挑戰,陳倉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以“三個年”活動為抓手,大力實施“一五六八”發展戰略,真抓實干、擔當作為,經濟運行總體呈現承壓前行、持續恢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6%,地方財政收入增長35.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和8.5%。
聚焦穩中求進,產業質效同步提升

堅持工業強區、實業興區,不斷強化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排頭兵地位。
強力推動文旅商體融合發展,高品質舉辦青島啤酒音樂美食季等系列文旅商體活動40余次,開展超級家博會等系列促銷活動10余次。
深入開展“高質量項目推進年”活動,249個區級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輝騰駿達高端玻璃餐具、秦興瑞業包裝材料等190個項目建成投用;大莊里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可研報告通過評審,即將核準;大窯飲品陜西基地實現“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完成主體建設”。
聚焦改革創新,發展活力更加充沛

成立全市首家縣域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與航天科工六院四十一所、西交大、哈工大等科研院所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建設“科學家+工程師”隊伍1支。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4.3億元,技術合同交易額4.34億元,全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戶,省市各類科技創新平臺6個,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2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戶,隱形冠軍企業3戶,瞪羚企業1戶。
對外開放渠道進一步暢通,陽平站成為陜西首個地級市中歐圖定班列始發站,常態化開行中歐、中亞、東南亞班列。陽平鐵路物流基地貨二線、供應鏈信息中心等項目建成投用。
扎實推動“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全力推進企業開辦、高校畢業生就業等20個“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全面推行“電子證照”,大力推行“一照多址”改革,對公共場所衛生許可等5個高頻事項實施“極簡審批”,進一步降低市場主體準入準營成本。建成“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實現電子政務外網五級垂直貫通。推行“標準地+承諾制”改革,高效完成大窯項目供地工作。農資供應聯盟新模式被新華社內參2次選編。率先建成全省首家知識產權“法官工作室”,農民工訴前維權“133N”工作聯動模式受到人社部高度肯定。深入推進省級婚俗改革試點,“35456”陳倉婚俗改革模式在全省推廣。
聚焦品質提升,城市面貌日益更新

實施6大類31個城市建設重點項目,聚力建成濱河北路西段、高速南輔道等“十大”城市建設項目,完成科技二路等8條道路建設,打通東環南路等7條“斷頭路”,虢磻路跨鐵路橋建成通車。完成市區公交一體化工作,新開公交線路5條。建成南輔道停車場、科技路停車場、車站體育運動公園。虢鎮火車站站前廣場及地下停車場項目進展順利。虢鎮污水處理廠準四類提標改造和10萬噸擴容項目投入運行。完成15469戶燃氣管道更新改造。完成10大類54個城市品質提升項目,一批公共衛生間、口袋公園投入使用,新增綠地9.63萬平方米。有序推進世行貸款城鄉塑料垃圾減量項目,實現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無廢城區創建邁出堅實步伐。
聚焦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成效顯著

強化防返貧動態監測與幫扶,623戶1990名監測對象均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投入財政銜接資金1.48億元,實施項目143個。命名表彰首批鄉村工匠20人。社會化服務“1344”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打造高產穩產“噸糧田”12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2萬畝,糧食播種62.8萬畝,總產量18.78萬噸,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實現雙增長。建成西北地區首個無人農場,慕儀鎮被評為省級耕地保護示范鎮。實施國家產業強鎮、國家蔬菜產業集群等項目,種植蔬菜10.8萬畝、產量24.5萬噸,生豬出欄45.6萬頭,省市蔬菜、生豬保供基地更加穩固。省級循環農業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成功命名。成功躋身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行列。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建成10個萬畝椒果示范園,擴種柴胡1.57萬畝,新建柴胡種源基地1000畝,改造提升低效蘋果園6220畝。“陳倉花椒”亮相央視,鳳閣嶺蘋果榮獲第七屆中國好蘋果大賽金獎。實施村集體經濟產業項目32個,全區157個村集體經濟收益均達到10萬元以上,18個村過五十萬元,11個村過百萬元,2個村過千萬元。西秦村、齊西二村、前鋒村創建為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無害化戶廁改造2000座。全區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榮獲“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西秦村、王家莊村被住建部授予“中國傳統村落”稱號。綠豐源獲評國家級生態農場,設施蔬菜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順利通過驗收。赤沙鎮入選陜西省產業強鎮和第二批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名單。
聚焦生態保護,環境質量穩步改善

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當好秦嶺衛士,常態化排查秦嶺“五亂”問題,完成秦嶺生態環保修復治理植被恢復等5個項目。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全區16個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基本完成。高質量推進綠色生態陳倉建設,完成綠化面積1.92萬畝。推進“林長+”“河湖長+”協作機制,實施渭河治理工程和北坡生態修復項目,全年完成渭河北坡綠化面積5400畝,百萬畝綠色碳庫試點工作全面完成。香泉鎮、南峪村成功創建省級林長制示范鎮、村。馮家河林場榮獲2023年度“全國十佳林場”榮譽稱號。深入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嚴抓工地揚塵污染管控、露天禁燒、散煤治理等工作。扎實推進水污染防治,縣功鎮金陵河流域治理、陽平鎮渭河入河口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等項目建設完工,地表水斷面水質達到Ⅲ類水質目標。強化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質量管理和監管,全區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聚焦民生實事,群眾福祉持續增進

民生保障力度不斷加大,全年民生總投入達到25.97億元,占財政支出的87.7%。全力以赴穩就業促創業,累計提供就業崗位1.93萬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7002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3.93萬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8416萬元,“賈村工匠”“三秦好阿姨”勞務品牌全市叫響。聚力教育強區建設,實施40所學校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完成17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校建設任務,新增2所公辦幼兒園。“雙減”督導典型案例被教育部選用推廣,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創建工作通過市級督導,中高考成績穩步提升。高水平建設緊密型區域醫共體,區域內就診率穩定在90%以上。陳倉醫院納入三級綜合醫院管理,引進3個博士服務站。區中醫醫院胸痛中心通過國家認證授牌,胸痛中心建設工作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在全市率先建立智慧醫保大數據監測云平臺。聚焦“一老一小”辦實事,2所普惠性托育機構順利投用,虢鎮街道西街社區通過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驗收。承辦陜西省第四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暨第三屆婦女運動會和首屆寶雞馬拉松賽,榮獲第八屆萬步有約大賽“全國百強健走示范區”稱號。
聚焦安全底線,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深入推進更高水平平安陳倉、法治陳倉建設,榮獲省級“平安區”稱號。扎實推進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全區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實現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雙下降”和較大事故“零發生”。承辦全省食品安全工作座談會,千渭市場監管所被評為全國首批“五星市場監管所”。持續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破獲率同比上升23%。陳倉區看守所連續六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國一級看守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依托“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持續攻堅化解信訪突出問題,網上信訪工作質效穩居全市第一方陣。慕儀鎮“五位一體”構建矛盾糾紛調處新格局經驗做法入選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案例。區司法局獲評全國組織宣傳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慕儀、陽平司法所被命名為全國模范司法所。赤沙鎮榮獲全省第二批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鎮和第三批鄉村治理示范鎮,太公廟村榮獲全省第三批鄉村治理示范村。“一樓一策”穩步推進“保交樓、穩民生”工作,世苑國際、藍光長島等6個樓盤順利交付。加強金融風險監測預警,規范政府債務管理,守牢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陳倉區委宣傳部)
編輯:李雪彤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