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菽藿滿地,大地流金,在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鳳鳴鎮孝陵村的大豆田里,一眼望去,金黃飽滿的大豆成熟待收。近日,寶豆10號百畝實收測產現場會在這里召開。

會上,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種子工作總站、陜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延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寶雞市種子工作站、寶雞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等單位組成的專家組,對采用擴行縮株機械化栽培技術種植的寶豆10號百畝生產田進行了大面積實收測產。

“經測算,實收面積26.7畝,收大豆鮮重7900公斤,籽粒水分含量13.5%,不計機收損失,按13%標準含水量折算,平均畝產達到294.2公斤。”專家組組長、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顧問、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磊宣布了測產結果。

取得高產的核心是品種。“寶豆10號在2022年通過陜西省審定,大粒、高產、品質優、抗倒伏,適合機械化種植。”品種選育團隊寶雞市農科院豆類研究室主任屈洋說,寶豆10號屬于大粒品種,品質優,符合市場需求、適應能力強,耐密植,增產潛力大。

噴涌而出的大豆,讓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劉川川心里樂開了花:“今年在寶雞市農科院的指導下,通過良種良機良法配套,大豆取得了大豐收,明年準備繼續加大種植規模。”

季節性撂荒是由于關中西部部分地區氣候冷涼導致的冬小麥收獲后土地閑置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寶雞市農科院在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延安綜合試驗站和陜西省豆類產業技術體系的指導下,研究形成夏大豆擴行縮株機械化生產技術和夏大豆“1234”高效栽培技術。

“寶雞市農科院系統研究了品種、密度、肥料、雜草防除、病蟲害防治、后期催熟等田間管理關鍵技術,集成了良種+農機+良法協同配合的夏大豆田間管理技術體系。”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延安綜合試驗站站長、陜西省豆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延安市農科院正高級農藝師梁福琴說。

長期以來,寶雞市農科院始終以科研創新賦能產業發展。2024年,該院在隴縣、金臺、岐山、鳳翔、西安、渭南等地建立大豆展示示范田,以高產品種寶豆10號為核心,配合寶豆6號和寶豆1519,采用夏大豆擴行縮株機械化生產技術和夏大豆“1234”高效栽培技術,形成良種良機良法配套,并總結出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大豆高效生產技術模式,讓科研成果變成田間地頭的現實生產力,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新動能。(王可珍)

編輯:陳云哲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