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進入盛夏季節,天氣炎熱潮濕,蚊蟲蒼蠅等病媒生物活躍,病原微生物繁殖旺盛,加之暑期人們外出旅游增多,戶外活動和外出就餐機會增加,腸道傳染病、蟲媒傳染病、高溫中暑等健康風險增加。寶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寶雞市衛生監督所)溫馨提示:注意預防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水痘、狂犬病、高溫中暑等。
感染性腹瀉病是由病毒、細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經“糞-口”途徑傳播。主要癥狀為發熱、腹瀉、腹痛、惡心、嘔吐,嚴重的可引起脫水。
健康提示
1. 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加工食品前,接觸寵物、腹瀉/嘔吐病人后等,應認真洗手,用肥皂和流動水至少清洗20秒,但需要注意,含酒精的消毒紙巾和免洗手消毒劑不能代替洗手。
2. 注意飲食衛生。食品加工須生熟分開(刀具、砧板、餐具),避免交叉污染,定期消毒餐具。食用剩飯剩菜前應徹底加熱,生蠔、貝類等海鮮務必充分煮熟煮透。外出就餐選擇證照齊全、衛生達標的餐飲單位。提倡使用公筷公勺,防范交叉污染。
3. 做好環境清潔。定期開窗通風,勤打掃室內衛生,重點清潔廚房、衛生間,定期擦拭家具、消毒餐具,及時清理垃圾。
4. 做好健康監測。做好家庭成員健康監測,一旦出現腹瀉、嘔吐等癥狀,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治療。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如柯薩奇病毒A16型、EV71型等)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病,多見于5歲以下嬰幼兒,以發熱、口腔皰疹、手足皮疹為主要癥狀,少數重癥可能引發腦炎、肺水腫等并發癥。
健康提示
1. 接種EV71疫苗。該疫苗可有效預防EV71型病毒引起的重癥手足口病,建議6月齡以上兒童越早接種越好,鼓勵在12月齡前完成接種程序。
2. 做好個人防護。指導孩子養成正確的洗手習慣,尤其是在觸摸口鼻前、飯前便后、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后,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徹底洗手。家長盡量少帶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特別是避免與有發熱、出疹的兒童接觸。
3. 保持家庭環境衛生。每天定時開窗通風;勤換、勤洗、勤曬衣服和被褥;家庭常備“84”消毒液,定期對兒童的玩具、其他用品等清洗消毒。
4. 做好日常健康監測。留心觀察孩子的手、足、口、臀部等是否出現皮疹等癥狀,一旦出現發熱、皮疹或口腔皰疹等,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蚊蟲叮咬感染乙腦病毒的動物后,再經叮咬將病毒傳給人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豬是主要傳染源。每年7~9月為主要流行季節。
健康提示
1. 及時接種疫苗。接種乙腦疫苗是預防乙腦最經濟有效的措施,適齡兒童按照國家免疫規劃的要求及時全程接種乙腦疫苗。
2. 做好防蚊滅蚊。家居環境中可使用紗門、紗窗、蚊帳防蚊,室內可使用蚊香、氣霧劑等家庭衛生殺蟲劑驅蚊、滅蚊。
3. 搞好環境衛生。家庭應清掃衛生死角,定期“翻盆倒罐”,通過消除積水從而消除蚊蟲孳生地。
4. 做好個人防護。外出活動時應避開蚊蟲喜好的陰暗隱蔽環境,穿淺色長袖衣褲,也可在暴露部位涂抹驅避劑。
5. 及時就醫。一旦出現發熱、頭痛、嘔吐、抽搐、嗜睡等疑似癥狀時,應及早到醫院就診。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是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蜱叮咬傳播,以發熱、血小板及白細胞減少為主要特征,常伴惡心、嘔吐等。
健康提示
1. 避免蜱蟲叮咬。蜱主要棲息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野外游玩時,避免在草地上坐臥,盡量穿長袖衣服,扎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里。戶外回來后,仔細檢查身體和衣物是否有藏匿的蜱蟲。
2. 林牧業活動需做好個人防護。 進行園藝和放牧等農業林業牧業活動前,應當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可使用含有0.5%氯菊酯的產品處理衣物和裝備,裸露的皮膚可以涂抹驅避劑,遵循產品說明使用。
3. 正確處理蜱叮咬。一旦發現被蜱叮咬,應盡快將蜱取出,但不可用手直接碾碎或拔取,不要生拉硬拽以免將蜱的頭部留在皮膚內,宜用尖頭鑷子等工具貼近皮膚夾住蜱口腔部,垂直拔取,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并自我觀察身體狀況兩周。
4. 及時就醫。一旦出現發熱、出血等疑似癥狀或體征,要盡早就醫,并告知醫生蜱蟲叮咬史,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以皮膚、黏膜分批出現斑疹、丘疹、皰疹和結痂為特征。水痘病人是唯一傳染源,主要通過接觸傳播和空氣傳播,如咳嗽或噴嚏,直接接觸水痘患者的皰疹液等。
健康提示
1. 及時接種疫苗。接種2劑次水痘疫苗是目前最有效、最經濟的預防措施,建議家長帶適齡兒童按免疫程序自愿接種。
2. 注意個人防護。多開窗通風,定期進行清潔消毒。盡量不去人員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手部衛生,勤洗手,加強營養和室外運動,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御疾病的能力。
3. 做好健康監測。做好個人及家庭成員健康監測,一旦出現發熱及出疹者,應注意與其他家庭成員隔離,并及時就醫。
4. 重點機構防控。學校、托幼機構要加強通風消毒,落實晨午檢、因病缺課登記追蹤、健康教育、疫情報告等措施。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動物源性傳染病,主要通過破損的皮膚或粘膜侵入人體。夏天悶熱的天氣容易使犬類煩躁、沖動,同時夏季人們的衣衫較為單薄,被動物咬傷、抓傷的風險增高。
健康提示
1. 規范管理寵物。飼養犬貓寵物的家庭應及時主動給寵物免疫,不要隨意遺棄。外出遛狗時,應使用犬鏈、嘴套、犬籠等,以便控制犬類的活動范圍和行為,避免犬傷人事件的發生。
2. 注意個人防護。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和流浪動物,遇到陌生的貓、狗等動物時,不要挑逗、玩弄,不要奔跑或猛跑猛跳,更不要踢打、拉扯,減少被抓傷和咬傷的機會,不要讓動物舔舐皮膚傷口。
3. 科學規范處置。被狗、貓等動物咬傷后應盡快到附近的犬傷處置門診進行規范化處理。
4. 暴露前免疫。對狂犬病高暴露風險者包括接觸狂犬病病人的人員、獸醫、馴犬師等,應當進行暴露前免疫。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由于熱平衡和(或)水電解質代謝紊亂、有效循環血量減少而引起的以體溫升高和(或)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礙等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全身性疾病。
健康提示
1. 合理安排外出。高溫天氣時,盡量避開12時~15時出行或勞動。如確需外出 ,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打遮陽傘,備好飲用水或防暑降溫藥品。企業應根據當地天氣情況,合理安排工作時間,盡量縮短勞動時間,減輕勞動強度。
2. 科學補充水分。高溫作業人員應補充與出汗量相當的水分和鹽分,最好方式是供給含鹽飲料,一般每人每天供水3-5升、鹽20克左右。飲水方式以少量多飲為宜,不要等口渴時再喝水。企業可在高溫天氣為勞動者供給綠豆湯、冷飲及其他清涼含鹽飲料等。
3. 注意飲食休息。高溫環境勞動時,能量消耗增加,膳食總熱量應比普通勞動者高,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入,補充足夠蛋白質、維生素和鈣等。少食多餐,切忌過飽過膩。勞動者在夏季保證充足的睡眠與休息。
4.配備防暑藥品。高溫天氣確需外出人群,可以隨身攜帶藿香正氣水或藿香正氣丸等藥品。企業可在車間設置急救藥品柜,配備一些防暑藥品,隨時使用,以防中暑發生。
5. 警惕封閉汽車內長時間停留。高溫天氣封閉汽車內的溫度可達70 ℃以上,健康人處于封閉汽車內約5-10 分鐘可能導致熱射病發生,超過10分鐘可能致死,故夏季不要長時間處于封閉汽車內。
(來源:寶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