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寶雞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金臺區以“三個年”活動為統領,全面落實市委“一四五十”戰略和金臺區高質量發展“1239”行動,充分發揮城郊經濟的區位優勢,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以創建鄉村建設示范鎮村為契機,一體化推進城區、農區、園區、景區建設,繪就出鄉村振興的“金臺畫卷”。

金臺區金河鎮寶陵村一角(資料圖)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今年以來,寶雞市金臺區時刻繃緊糧食安全“責任弦”,多措并舉穩面積、提單產、強產能,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著力穩住農業基本盤,糧食生產實現連年豐收。
11月22日,在金臺區臥龍寺街道光明村高標準農田,麥苗如地毯般覆蓋在田野上,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村民們正忙著整理滴灌帶,農業技術人員正在為冬小麥“問診把脈”,指導農戶做好冬小麥出苗期管理,為農民增收提供技術保障,為冬小麥安全越冬做好準備。

豐收后,村民喜悅的笑臉(資料圖)
2022年,金臺區對臥龍寺、群眾路、硤石等1鎮2個街道6個村的基本農田進行改造提升。目前,2萬余畝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讓“望天收”變成了“高產田”,村民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今年,金臺區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3.5萬畝,通過農田水源、灌溉排水設施、田間道路、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等一系列工程建設,有效整合土地資源,不斷完善農田物質裝備,全方位提升耕地地力。
平坦寬闊的田間道路縱橫交錯,平整美觀的灌溉溝渠直達田間地頭,一望無垠的白色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的現代農業畫卷呈現眼前。這是金臺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真實寫照。
今年以來,金臺區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逐步完成耕地配套設施提質,穩步推進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間道路、農田輸配電等五大工程,建設高效節水噴灌系統,讓田間管理變得更高效。
此外,金臺區還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通過實施新一輪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合理安排種植結構,充分挖掘土地潛力,全面落實配套機械、種植模式、田間管理等各項技術措施,進一步穩定小麥玉米生產。今年以來,全區收獲小麥12.5萬畝,擴種秋糧2.7萬畝,新增果菜0.3萬畝,糧食產量持續穩定在4.4萬噸以上,牢牢守住了糧食安全底線。
建成紫草原果蔬產業園等3個田園綜合體;占地152畝、投資5.5億元的寶雞搟面皮產業園一期投產,8家企業進駐;建成全市最大的豆制品生產企業——紫原農業建成投產……今年以來,金臺區全力做好“土特產”文章,共謀劃市、區級農業重點項目12個,涉及投資6.375億元。
金臺區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突出抓好農副產品深加工,確保產品品質打出品牌。“六川河雞蛋”占全市商超市場份額超過70%;千畝“紫原黃桃”、400畝新品種大蔥被客商全部預定;500畝正航櫻桃被搶購一空;3萬畝硤石柴胡遠銷德國;農達康加工車間和豐谷中央廚房的鮮菜通過冷鏈每天發往四面八方……今年,在金臺區,一個個欣欣向榮的場景,匯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金臺區金河鎮永利村高科技設施蔬菜大棚(資料圖)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石。在培育當地特色優勢產業、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的同時,金臺區統籌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讓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金臺區聚力實施動態監測幫扶行動、群眾增收致富行動、和美鄉村建設行動、資金項目提質效行動、統籌幫扶聚合力行動和問題整改清零行動,推行工作定期調度、現場觀摩推進、聯席會議會商、干部“四化包聯”、抓點示范引領、臺賬清單管理和常態督查督辦工作機制,不斷固成果、守底線、促發展,形成了“一融引領,兩業并重,三園定位,四區共建,‘五子’登科”的工作思路,讓“農業大花園、農村大公園、農民大樂園,豐盈糧袋子、優質菜籃子、時鮮果盤子、扮靚新村子、充實錢匣子”成為全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 興有效銜接的生 動實踐。
金臺區堅持以穩定困難群眾務工規模為工作目標,多措并舉,在穩就業基礎、保就業存量、擴就業增量、提就業質量上精準施策、持續發力,推動困難群眾穩定就業有支撐、增收有保障,促進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今年,全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598人,其中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6945人,設置公益性崗位687個,落實跨省、市交通補貼政策510人23.95萬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427萬元。
路面干凈整潔,房屋錯落有致,家家戶戶門前種植的花草讓人賞心悅目……走進金臺區廣袤的鄉村,這里山、水、田、園織成的如畫美景,時時會勾起到訪者濃濃的鄉愁和鄉戀。
“村”是“百千萬工程”最基層的單位,鄉村風貌日新月異,離不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深入推進。今年以來,金臺區以產業發展為抓手,依托“農文旅融合+旅游公共服務”鄉村發展模式,著力打造留得住綠水青山、聞得到杏果飄香、記得住鄉音鄉愁的美麗田園,推進區域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西府里文化藝術村(資料圖)
借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金臺區投資4.7億元持續鞏固提升全區農村人居環境,以重點示范鎮村建設帶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對照省市鄉村建設示范鎮、村創建標準,全力推進金河鎮、寶陵村、勝利村、永利村示范鎮村創建活動。在省道222沿線打造特色民居勝利村、非遺文化西府里、七彩花海陵輝村、綠色田園永利村、美麗鄉村寶陵村、十里桃花地紫原村等一批美麗鄉村典型,連片推進鄉村建設。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率達90%以上,推進改廁1450座,最大限度保障旱廁改造工程落在實處,惠及千家。
“現在走在村里,感覺走在公園里。”對比往昔,金臺區蟠龍鎮車家寺村村民感慨萬千。
車家寺村的華麗轉身,是金臺區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縮影。今年,金臺區加快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創新提出“黨建引領、五治并進”的鄉村治理新路子,通過以黨建強引領、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促和諧、以德治樹新風、以數治提效能、以聯治促發展,推動越來越多鄉村建設成為宜居宜業的和美村居。
目前,金臺區《培育文明向上婚俗文化》入選第四批全國“文明鄉風建設”典型案例。東嶺村獲評寶雞市“萬企興萬村”行動典型村,林家村入選2023年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永利村入選全省第三批鄉村治理示范村。
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生生不息的文化傳承,綠水青山的美麗家園,融合升級的富民產業……如今,在新藍圖、新目標的引領下,一幅幅美麗鄉村的生動畫卷正在金臺大地徐徐展開。全區12.3萬農民乘著鄉村振興的春風,正在完成表里兼修、魅力晉級的蝶變之旅。(陜西農村報)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