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航天科學家的創業故事和精神品質令人震撼。我會努力學習,希望將來從事科研工作,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1月24日,來自甘肅省華亭市第二中學的學生張佳軒在國家級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紅光溝航天精神文化區參觀后說。
位于寶雞市鳳縣的紅光溝航天精神文化區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三線建設時期所在地,被譽為“中國航天液體動力之鄉”。寒假,許多學生在家長帶領下走進紅光溝這片熱土,感悟航天精神力量。
“2024年,我們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兩彈一星’精神研討會、中國航天日等重點活動44項,研學活動135項,參觀人數逾10萬人。”航天六院培訓中心副主任、基地負責人李正澤說。
以紅光溝航天精神文化區為代表的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的“火爆”只是一個縮影。目前,我省共創建國家級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17個,基地數量和建設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近年來,省科協探索實施弘揚科學家精神‘五個一’工程,通過出版一套科學家精神叢書、拍攝一部院士專題片、推出一組弘揚科學家精神舞臺劇、創建一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組建一支科學家精神宣講隊伍,打造科學文化傳播立體品牌,積極推動科學文化、創新文化傳播,營造了濃厚的創新氛圍。”省科協宣傳文化部部長王童說。
兩院院士是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是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踐行者和傳播者。目前,在陜兩院院士共有70余人,研究領域涵蓋航空航天、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對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陜西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2023年開始,我們推出‘陜’耀光芒在陜兩院院士專題片和報告文學。目前已出版圖書2部、推出紀錄片16集,真實、生動地還原了鞠躬、邢球痕、山侖等16位院士孜孜以求、獻身科學、報效祖國的精彩人生,展現了老一輩科技工作者‘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王童說。
據介紹,《“陜”耀光芒在陜兩院院士風華錄(第二輯)》圖書榮獲省委宣傳部2024年度陜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支持;“陜”耀光芒在陜兩院院士專題片在陜西日報群眾新聞客戶端、陜西廣播電視臺、“學習強國”平臺、陜西先鋒網等平臺推出,累計播放量在百萬次以上,在社會各界尤其是在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群體中引發熱烈反響。
除了一套書、一部專題片和一批教育基地,陜西在舞臺劇創排和宣講隊伍建設方面也成效顯著。
2024年12月,陜西推薦的《畢德顯》《大國之藍》《雕蟲滄桑》3部弘揚科學家精神舞臺劇入選該年度“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宣傳工程”名單,入選數量居全國第一。加上此前入選的《尋找師昌緒》《追憶西遷年華——向西而歌》,陜西共有5部劇目入選宣傳工程,總數并列全國第一。
《畢德顯》生動展現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首位院士、我國雷達工程專業主要創始人畢德顯以國家民族命運為己任,勇攀科學高峰、潛心教書育人的人生經歷。“去年,我們在‘開學第一課’、陜西省科協年會等節點演出10余場,讓青年學子領悟大師風范、傳承科學家精神,受到了廣泛好評。”該劇策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楊光暐說。
2024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任團長的陜西省科學家精神宣講團,結合科學家精神進企業、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進機關的社會需求,赴全省各地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講活動。
“省科協作為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積極推動科技創新生態建設,組織實施好弘揚科學家精神‘五個一’工程,團結引領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胸懷‘國之大者’,堅持‘四個面向’,為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貢獻力量。”省科協黨組書記李豫琦說。(陜西日報)

編輯:陳云哲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