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利娃,女,1987年2月生,金臺區陳倉鎮聯盟社區居民。2017年初,張利娃4個月的小兒子不幸被診斷為腦癱,8年來,張利娃不離不棄,帶著兒子求醫問藥,堅持做康復治療,以一個母親無私的愛和堅韌不拔的意志,為兒子帶來生的希望,為家庭撐起一片天。曾獲2024年第四季度“寶雞好人”稱號。
命運多艱,柔弱身軀肩負照護責任
張利娃一家原本過著雖不富足但簡單安定的生活,她和老公打工掙錢,大兒子上小學,老父親在老家種地,一家人其樂融融。2016年12月,小兒子的出生給這個家里增添了更多的歡笑聲。但等到小兒子4個月的時候,他們發現兒子出現異樣,脖子支撐不起來,害怕強光。他們帶孩子去西京醫院做檢查,結果猶如晴天霹靂,小兒子確診為先天性運動神經發育遲緩,也就俗稱的先天性腦癱。

一時間,他們的天都塌了。年輕的張利娃夫妻帶著孩子四處看病,求醫問藥,西安、寶雞兩地的醫院幾乎去遍了,帶著孩子進行康復運動、按摩、服用藥物。他們又多方打聽,從其他治療的家長那里得知,除了按摩和康復運動外,配合扎針、電療等治療效果會更好。他們又四處打聽,為孩子專門開始做針對性訓練。在醫生的介紹下,他們還為孩子辦理了殘聯補助。這一治療,就是長達8年。
直面命運,用行動詮釋偉大母愛
“只要堅持,孩子就有希望。”這是張利娃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康復訓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關鍵,也是她最為重視的事情。為了能讓孩子得到最好的康復治療,她四處奔波,請教專家,學習各種康復訓練方法。回到家后,她便成了孩子的專屬康復師。無論是簡單的肢體伸展,還是復雜一點的平衡訓練,她都親力親為,一遍又一遍地幫助孩子重復著每個動作。每一次孩子的微小進步,對她來說都是最大的欣慰和鼓勵,那是她付出無數汗水后收獲的希望之光。“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的這句詩,便是對她堅韌精神的最好寫照。

在這條艱難的道路上,經濟壓力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孩子的治療費用、康復設備的購置費用以及日常開銷,讓這個家庭不堪重負,張利娃跟她老公的收入并不能支撐這個家里的開支,但這位堅強的母親沒有被困難嚇倒,她一邊悉心照料孩子,一邊努力尋找賺錢的途徑。她和丈夫開始在外找兼職工作,沒日沒夜地奔波,利用一切時間,做手工、接零活,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為家庭撐起了一片天空。她為了孩子的未來,付出了所有。
日復一日,堅強樂觀對待命運多舛
盡管孩子康復之路漫長、艱難,進步緩慢,但她從未放棄過,直到現在她還帶著孩子到處做康復治療。張利娃說,生活雖然給了這么多的磨難,但她不會被打敗。雖然孩子不像同年齡段的孩子一樣,但要讓小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她要成為孩子生命中的一束光。在照顧兒子的過程中,雖然她面臨經濟上的壓力、身體上的疲憊和精神上的折磨,但她總是以樂觀的心態面對這些困難,因為她堅信,只要自己不輕言放棄,孩子就一定有希望。

她積極參與很多可以帶小寶參加的活動,想帶小寶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2024年寶雞馬拉松的賽道上,她毅然報名參賽,不顧他人眼光,推著輪椅帶著兒子出現在賽場上。有熱心媒體捕捉到這感人的一幕并做了報道,立馬引起廣大網友點贊熱議,大家紛紛稱贊她好樣的。她用力地推著輪椅不斷向前,跨出的每一步,都是母愛的沉淀,輪椅的每一次轉動,都是堅韌的展現。她不怕困難重重,只為給兒子帶來不一樣的體驗,讓他可以感受生命的活力。她常說:“只要我們不放棄,生活就還有希望,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
張利娃是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她不向命運低頭,勇敢地挑戰生活的困境,用行動詮釋著母愛的偉大。用她的堅強和韌性,為兒子編織了一個充滿愛的世界。(供稿:金臺區委文明辦 王蕊)

編輯:裴夢影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