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融媒 王玲)“看,這就是我們的大水面自然生態養殖區域,主要養了鰱魚、鳙魚和銀魚,采取人放天養的模式,不投餌料,純天然養殖,是真正的綠色食品。”近日,站在馮家山水庫壩面,馮家山水庫魚場負責人張強利對記者說。

魚場工作人員捕撈天然養殖的鰱魚。
提起馮家山水庫,寶雞人都不陌生,它位于陳倉、鳳翔、千陽三地交界處,是寶雞人的飲用水源地,城市的“大水缸”。馮家山水庫魚場依托水庫養殖水產已有40多年,現有水域養殖面積約兩萬畝,屬于水庫大水面自然生態養殖,采用人放天養的模式,實現了以魚抑藻、以魚凈水、以魚固碳的目的,有效保護和修復了水庫水域生態環境,實現了水質凈化和漁業經濟互利共贏。2023年,該養殖模式下養殖的鰱魚、鳙魚和銀魚三個產品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是我省首家并唯一通過綠色食品認證的水產品。在養殖過程中,魚場加強對水域水質的檢測,建立了完善的生態養殖技術操作規程和質量控制規程。目前,魚場年產鰱魚和鳙魚近300噸,年銷售收入400多萬元。
除了凈水生態養殖,魚場還開展池塘冷水魚流水養殖等。魚場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成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多年來,魚場在新品種試驗和技術推廣方面先后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三項、市級科技成果十項。“這是我們養殖的匙吻鱘,它是一種古老的淡水經濟魚類,鱘魚養殖我們也是西北地區獨家。”張強利說。
據悉,魚場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健康養殖示范場”“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場”,寶雞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魚場還注冊了“馮家山”牌商標,進行品牌化運營,提高了養殖效益。目前,魚場每年養殖鱘魚、鱒魚等商品魚100多噸,年收入250萬元。
當天在馮家山水庫魚場,記者遇到了來自甘肅天水的客商王林虎,他剛裝了1000公斤的鱘魚,準備拉回天水銷售。他說:“這邊水質好,養殖也很規范,魚的品質好,在天水那邊很受歡迎。我已經在這邊拉了十幾年的魚了。”
記者感言
在全市101個“寶農優品”中,“馮家山”魚占據三席,是唯一的水產品類目。寶雞是內陸城市,不沿江不靠海,按理說水產品是短板,但是“馮家山”綠色水產品的“出圈”,著實讓人刮目相看。值得一提的是,“馮家山”魚最遠賣到了廣東,內陸冷水魚能夠在海產品云集的沿海市場分得一杯羹,足以證明其優良的品質。有時,我們傳統意義上認為的短板不一定就是劣勢,找準市場定位,一樣可以出彩。

編輯:陳云哲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