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站長,我家果園里突然出現不少蟲子,您給看看是啥情況?”7月10日上午,鳳縣鳳州鎮白石鋪村村民馬永濤匆匆騎車趕到鎮上的鄉土人才服務站,向張誠求助。
張誠是鄉土人才服務站站長和當地資深蘋果種植專家。他仔細查看了馬永濤拍攝的蟲害照片,迅速作出判斷:“這是食心蟲。當前正值蘋果樹病蟲害防治關鍵期,需要格外注意防控。”
“每天都有不少村民帶著問題來站里咨詢。”張誠說,“為更廣泛、及時地服務果農,我利用微信群和網絡平臺,開展農技科普與線上答疑。近期,我計劃再增開兩場果樹管理的現場培訓。”
張誠(右二)給鳳州村集體經濟聯合社的果農講解蘋果新優品種的繁育技術(資料照片)。 受訪者供圖
鄉土人才是鄉村振興的主要力量。為強化鄉村人才支撐、搭建人才服務載體,2024年,鳳縣不斷整合資源,吸納高素質農民、“鄉土工匠”、技術員等,將鄉土人才服務站建成匯聚鄉土人才智慧、助力鄉土人才成長和帶動鄉村產業發展的平臺。目前,鄉土人才服務站已吸納省市級高素質農民和市級“鄉土工匠”多人、縣管拔尖人才4名、技術服務隊8個、技術員100余名。
盛夏時節,在鳳縣雙石鋪鎮安溝村村民熊雙紅家的花椒種植基地,山坡上郁郁蔥蔥的花椒樹層層疊疊,一簇簇飽滿油亮的紅花椒掛滿枝頭。
“多虧了朱師傅的精心指導,今年,花椒喜獲豐收,顆顆飽滿,油胞豐富。”熊雙紅看著漫山遍野的花椒,滿臉笑意。
熊雙紅口中的“朱師傅”,是與他結對幫扶的鳳縣鄉土人才服務站專家朱寶平。
熊雙紅以前不懂種植技術,只會埋頭苦干,種出來的花椒樹掛果少、花椒品質差。朱寶平得知情況后,主動找上門說:“雙紅,種花椒要講究科學管理,我給你教。”從修剪技術到施肥配比,從病蟲害防治到科學管理,朱寶平手把手教學,遇到種植難題更是隨叫隨到。如今,熊雙紅的花椒成了村里的金字招牌,他本人還被縣里聘為農技員,年收入超過20萬元。
在朱寶平常態化幫扶的農戶里,現在已有近30人成長為村里的花椒技術骨干。朱寶平說:“看著這些群眾把技術學到手,生活越過越好,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鳳縣鄉土人才服務站堅持以“精準服務、按需育才”為導向,積極推行“線上咨詢、一站受理、定制訂單、結對幫扶、托管聘用”5種服務模式,打造高素質鄉土人才隊伍。
今年以來,鳳縣鄉土人才服務站入站專家通過微信、視頻等形式線上服務群眾5000余人次;定期收集群眾培訓需求,開展訂單式服務600余人次;累計組織各類培訓30余場,受訓3000余人次。
“家人們,這里生長的‘鳳唐’蘋果清脆爽口……”在蘋果套袋時節,鳳縣唐藏鎮龐家河村的“電商達人”喬非非帶著團隊每天奔走在果園,現場直播果園管理情況。
龐家河村地處秦嶺深處的通天河上游,種出的“鳳唐”蘋果口感香甜。
近年來,在產業政策的帶動下,龐家河蘋果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但由于地理位置偏遠、銷售不便,產業效益難以提升。
看到蘋果發展的難處,喬非非想到了直播帶貨。經過他的不斷努力,“鳳唐”蘋果的知名度在網絡上大幅提升,成為寶雞蘋果“十大品牌”之一,遠銷全國各地。
“這兩年,全村30%以上的蘋果都是通過我賣出去的。”喬非非說,“如今,加入鄉土人才服務站,我想幫助更多果農從事電商銷售,讓大家的錢袋子都鼓起來。”
“鄉土人才是鄉村振興寶貴的‘火種’。”鳳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安慧表示,“我們建設鄉土人才服務站的初衷,就是要依托這些‘土專家’‘田秀才’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他們‘帶領技藝傳授、帶強產業發展、帶火農副產品、帶動群眾致富、帶活集體經濟’的‘五帶’關鍵作用,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來源:陜西日報)

編輯:陳云哲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