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融媒 唐曉妮)“學好上”“上好學”“學得好”“好成才”,這十二個字不僅濃縮了老百姓對教育的殷切期望,更勾勒出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的厚重答卷。
如何破題?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全市教育系統以“敢為人先”的魄力,高舉“寶雞好教育”的大旗,奮力譜寫人民滿意的教育新篇章。

小學生在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研學
抓項目優硬件 擘畫發展新藍圖
“你好”“你們好呀”……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學,寶雞市東城實驗學校門口兩臺智能機器人,用清脆的聲音向每一位新生問好,瞬間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
“是機器人!”學生們好奇地圍攏過來,嘰嘰喳喳地分享著這份驚喜。
剛結束與機器人的趣味互動,學生們便迫不及待地奔向了嶄新的校園,他們期待看到更多的驚喜。校門口的家長則樂呵呵地豎起大拇指稱贊:“這所新學校真是又高端又貼心,實實在在解決了孩子‘上好學’的難題,讓人打心底里滿意!”
這是我市通過狠抓項目建設、優化辦學硬件所取得的成效之一。近年來,我市精準聚焦當前教育領域的供需矛盾,持續加快教育項目建設速度。一組數據便是明證:2025年,寶雞市東城實驗學校、金臺職教中心遷建、虢鎮小學改擴建等16個項目已建成投用,新增學位7480個,有效緩解了學位緊張問題。與此同時,金臺區龍泉中學遷建、鳳翔區高新小學等8個項目正按計劃有序推進。
我市不僅聚焦當下,更放眼未來。針對未來十年學齡人口“總量下降、學段波動、城區集中”的特征,我市建立學位供需動態預警機制,編制中心城區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制定新一輪教育強市建設三年行動方案。規劃顯示,未來三年我市將謀劃“四個一批”重點建設項目91個,總投資47.47億元,預計新增學位4.56萬個,著力破解“城擠鄉弱”和城區大校額、大班額、生均資源不足等結構性矛盾,推動資源配置與人口流動精準匹配。
抓改革優管理 激發內生新動力
近策遠謀鋪就坦途,宏圖漸展邁向未來。如何激活寶雞教育一池春水,凝聚起蓬勃向上的內生動力?我市以“深耕改革、優化管理”破題,執創新之筆,開啟了新一輪改革。
從“各自為戰”到“全市擰成一股繩”,突破管理體制瓶頸。“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活水”是什么?我市教育管理部門的答案是管理體制改革。近年來,我市以“全國基礎教育市縣結合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建設為契機,建立項目資金、師資編制、教育資源三項統籌機制,實施全域協調規劃布局,統一優化學校布局,推動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從“單打獨斗”到“集團化辦學”,打造更優質、更均衡的教育新生態。攥指成拳,合力致遠。寶雞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負責人說,以前每個學校就好比是一根根手指,力量單薄。如今,集團化辦學模式將名優校的辦學理念、管理模式、師資培養方式移植給薄弱校、鄉村校,讓手指握起來,迸發出提升整體教育質量的強大合力。目前,我市累計組建教育集團40個,覆蓋成員校141所。
從“學校人”到“系統人”,師資管理改革縱深推進。我市積極深化教師“縣管校聘”和校長職級制改革,打破教師和校長身份壁壘,促進師資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上半年教師交流輪崗占比15.21%,校長交流占比31.40%,均大幅高于10%基線。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管理體制、辦學模式、師資管理,猶如三條“源頭活水”奔涌而來,激活了寶雞教育一池春水,正帶領寶雞教育奔赴更加美好的明天。
抓創建優質量 開創教育新格局
“高質量教育體系”既是當下教育領域的高頻熱詞,更是倒逼廣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主動破局的時代課題。站在新時代新起點,我們如何破解現有教育發展的深層瓶頸,真正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兩項創建”,筑牢教育高質量發展根基。
連日來,寶雞教育界好消息頻傳:鳳縣成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麟游縣成為全省首批“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
“水到渠成。”寶雞市教育局負責人說,“兩項創建”是全市基礎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之基。為此,我市制定科學合理的創建規劃,凝聚創建合力,將“項項達標”的藍圖,變成了“創則必成”的現實。
——立德樹人,堅守高質量發展核心。
新學期伊始,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一系列研學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
參觀陳列館、觸摸老機器……我市中小學校師生在歷史與現實的對話中,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問題。近年來,我市落實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確保育人事業方向正、根基穩、成效實。
——協同育人,拓寬高質量發展路徑。
“中國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李鎮西、賞識教育專家魏建惠……9月7日,我市學生家長李斌如數家珍般介紹道。他還補充說:“這些‘大腕’的課我都聽過。”
同李斌一樣,我市不少家長也都聽過教育“大腕”的課。近年來,我市實施“好家風 好家長”家庭教育綠蔭計劃,舉辦公益大講堂71場,惠及家長15萬人次;推進“全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實驗區”建設,確定“家校社共育”實踐校429所,大力拓寬教育高質量發展路徑。
抓職教優融合 服務地區新發展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如何將報告要求從紙面落到實地,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寶雞教育人正以實干姿態奔走在探索實踐的前沿。
職教改革的靶心是什么?答案是人才。如何培養出精準契合發展需求的“靶心人才”?我市的做法是重塑產業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
為此,我市先后制定《寶雞市組建高水平產教聯合體、行業共同體工作方案》《寶雞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三互融”工作方案》等方案,推進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精準錨定靶心人才的培養大方向。
產業轉型升級日新月異,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層出不窮。
靶心人才具體如何培養?寶雞市教育局職業與成人教育科負責人說:“首要任務是破解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之間的‘時差’和‘溫差’,打通人才精準供給的‘任督二脈’。”
近年來,我市立足全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聚焦裝備制造、新材料等領域,指導全市17所中職院校新增無人機操控與維修、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等專業13個,全力匹配市域產業發展規劃和市場發展需求。
聚焦靶心、打通梗阻之外,我市還致力拓寬高中階段發展通道,促進學生多元全面成長成才。例如,推進綜合高中試點改革,實現全市12個縣區綜合高中班全覆蓋,2025年全市普通高中和綜合高中招生占比位居全省前列。統籌優化中職教育資源配置,整合“空小散弱”學校資源,推動中等職業學校“雙示范”建設,辦好“少而精”的中等職業教育,全面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學好上”的民生基礎日益夯實,“上好學”的資源供給持續優化,“學得好”的育人水平穩步提升,“好成才”的發展通道愈加暢通。這幅徐徐展開的“寶雞好教育”宏偉畫卷,是寶雞教育人對時代考卷的堅定作答,更是對人民群眾殷切期盼的深情回應。

編輯:田藝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