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金秋九月,三秦大地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黃土高原的果園里,紅艷艷的蘋果還沒采摘,就被預訂一空;關中平原的農田里,一穗穗玉米顆粒飽滿,豐收在望;秦巴山區的綠水青山里,稻谷飄香,“豐”景如畫。稻浪與果香,不僅是自然的饋贈,還是科技與土地碰撞的火花,是縣域經濟的新增長點。如今,散布在全省各地的“新農人”,正用科技重新定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耕。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前夕,為了展示陜西農業技術推廣的生動實踐,解鎖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密碼”,今日,“新農人”帶著豐收的喜悅、帶著農業新技術,向大家講述農田里的新鮮事。

9月15日,李凱在大棚里采摘獼猴桃。
我叫李凱,今年41歲,是眉縣首善街道任白莊村的果農,種獼猴桃15年了。
雖說沒像父輩那樣扛著鋤頭在地里熬過大旱大澇,但我打小聽他們說“看天吃飯”的難處,知道種獼猴桃不是件容易事。
這幾年,縣上大力推廣科技種果,讓我家的果園“改頭換面”,有了科技范兒。
縣上推廣的“四改五提升”技術,是讓獼猴桃提質增產的關鍵。我們在專家指導下進行了獼猴桃設施栽培試驗,把紅心、黃肉等中華系品種種進了大棚。大棚在果子生長季節可以起到擋雨和保溫的作用,最大限度降低農藥使用量,保證獼猴桃質量。
“尚坡·小喇叭”App簡直就是我的“千里眼”“順風耳”。傳感器往果園里一裝,我在家里拿著手機,就能了解大棚里的溫濕度。今年極端天氣多發,經常下雨。放在以前,得天天蹲在大棚看溫濕度。現在裝了App,要是濕度超標了,我通過手機就能打開通風口和設備進行除濕。
水肥一體化技術,更是省心省力。把肥料倒進罐子里,按比例配好水,通過管道就能直接送到每棵樹下,省水省肥。經檢測,我們這里的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了不少,結出的果子更甜了。
目前,我們的紅心、黃肉獼猴桃出園價格每公斤在20元以上,畝產值超5萬元。說到底,是科技讓獼猴桃變成了“金蛋蛋”,讓種地成了有奔頭的事業。
又是一個豐收年,看著滿枝頭的果子,我相信,咱農民的日子一定會像這獼猴桃一樣,越來越甜!(來源:陜西日報)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