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檔案無聲鑒往知來 歲月有證礪行致遠
張晶晶
在莊嚴的“檢察藍”背后,有一方鮮為人知的天地——檢察檔案室。推開那扇厚重的鐵門,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混合著歷史厚重、紙墨清香的歲月氣息。一排排檔案柜默默矗立,無數卷宗整齊排列,像一支紀律嚴明的鐵軍,又像一群靜默的證人。這里沒有法庭上的慷慨陳詞,沒有檢察官走訪調查的奔波身影,但每一本泛黃的卷宗、每一份整齊的文書,都是法治長河中不可或缺的坐標。這里保管的不僅是紙張與墨跡,更是一代代檢察人守護公平正義的永恒見證。
檢察檔案是法治進程的“見證者”。作為檢察機關檔案管理工作的新兵,我開始與這些不會說話的“證人”打交道。經過努力學習,對檔案工作涉及的收卷、審卷、歸檔、登記、上架、借卷、還卷等環節,我已經了然于心。工作日復一日,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這些默默無言的檔案,其實一直在訴說著什么。它們不是歷史的終點,而是新時代故事的起點。每一份起訴書、每一本案卷、每一張證據照片,都凝固著中國法治建設的堅實足跡。記得在翻閱上世紀80年代一本盜竊案的卷宗時,看到檢察官用藍黑墨水鋼筆在筆錄紙邊緣畫了輛自行車,標注“贓物特征:永久牌,車把變形”,旁邊貼著證人證言——那時沒有復印機,每一份閱卷筆錄都是手工謄抄。而現在的盜竊案檔案里,高清的現場勘查照片、完整的訊問錄音錄像、嚴謹的法律文書,無不彰顯著法治對真相的追逐精度。
檢察檔案是法治精神的“延續者”。檢察檔案見證了無數檢察人員的堅守與付出,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宗旨。特別是在未成年人檢察檔案中,我們更能觸摸到法治精神對特殊群體保護的溫度。在一本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卷宗里,承辦檢察官詳細分析了犯罪原因,后面還附了一份手繪的“幫教聯系網絡圖”,標注著學校老師、社區工作者、心理咨詢師等8個幫扶節點,“法治教育課程簽到表”“職業技能培訓記錄”等材料,印證著“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從原則到實踐的深化。這些檔案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記錄,而是充滿溫度的人文關懷。
檢察檔案是檢察改革的“記錄者”。司法責任制改革、捕訴一體機制、輕刑案件簡易辦理、知識產權一體化辦案改革……檢察史上的這些關鍵轉折,都被檔案以特有的方式銘記。在一次整理文書檔案時,我發現一位資深檢察官的考核表發生了微妙變化,從單純強調“辦案數量、辦案指標”到全面評估“辦案質量、效率、效果、三個結構比”,這一細節折射出司法理念的深刻變革。更令人感慨的是電子檔案管理系統中的“時間戳”功能,它精確記錄著每份文書從制作、審批到送達的每個節點,將“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的司法責任,具象化為可追溯的數字軌跡。
檢察檔案是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在檢察檔案中,有一類特別珍貴的革命歷史檔案,它們記錄著人民檢察制度的起源與發展。翻閱這些檔案時,我常常被老一輩檢察人的精神所震撼。1963年,某檢察官的辦案筆記,詳細記載著如何步行幾十里山路調查取證;1978年,檢察機關恢復重建時的第一份起訴書,字跡工整如印刷品……這些檔案實物被我們精心保管在恒溫恒濕的特藏室,但它們承載的精神卻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我們打造“檔案中的檢察史”,通過建院以來重要文件、榮譽證書、辦案工具等實物檔案,組織開展新進干警“檔案初心課”,通過重溫辦案故事、感悟奮斗歷程,傳承檢察職業精神,將紅色基因注入新時代檢察人的血脈。
檢察檔案的薪火相傳離不開“蘭臺人”。作為檔案工作者,我們不僅是保管員,更是解讀者;不僅是守護者,更是傳播者。在年復一年的檔案工作中,一種獨特的精神得以孕育和傳承,即檢察檔案精神,它不僅是對工作規范、要求的傳承,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是對歷史的尊重,是對法治的堅守。


編輯:裴夢影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