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長假是家長帶中小學生“看世界”、市民舉家出游、放松身心的黃金時段。隨著消費觀念的升級和旅游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剛剛過去的暑期文旅市場呈現出不同以往的熱度與活力。國內長線目的地探索、沉浸式親子度假、主題研學深度體驗、深度自駕游、曠野療愈……旅游產品的豐富多樣,不僅映射出市場供給側的創新迭代,更折射出消費者愈發理性和追求品質的新趨向。這個暑假,旅游“熱”在何處?又有哪些新玩法、新場景、新業態值得關注?近日,筆者通過走訪調查,一探今年暑期文旅消費的新圖景。
產品豐富
新玩法新場景層出不窮
“今年我們沒有選擇熱門的旅游目的地海南島,而是提前一個月預訂了甘南的民宿,自己開車,帶著孩子走走停停,去看看大草原。”市民羅平向筆者分享了他的暑期自駕之旅。像羅平這樣選擇長線、深度自駕游的家庭并非個例,某知名在線旅游平臺數據顯示,今年暑期租車自駕游訂單量同比增長超五成,SUV和七座商務車等適合家庭出行的車型最為緊俏。深度自駕游興起,將沿途的古村落、野奢營地、非遺工坊等過去易被忽略的資源串聯成了新的自主旅游線路。

石鼓山下拍照打卡
“今年暑期,游客旅游目的地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金臺區某旅行社經理趙先生介紹,除海南、云南等傳統熱門旅游目的地外,新疆、甘肅、青海等富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熱度顯著上升。此外,市民出游越來越追求性價比與體驗感,一方面關注航空公司、旅行社推出的暑期特惠航線及“機票+酒店+當地游”套餐,另一方面也更看重行程的舒適度、特色活動的安排以及導游服務的質量。
厭倦了趕景點、排長隊的傳統旅行,“躺平式遛娃”的度假方式開始走俏。筆者了解到,現在很多家長不再帶著孩子奔波于各個景點,而是將酒店變成親子度假的“主場”。“我們不再滿足于‘換個地方遛娃’,而是希望自己也能在旅行中得到真正的放松。”今年暑假,市民李玲帶著孩子去了浙江莫干山的一家親子度假村度假。她告訴筆者,暑假選擇去那里是因為度假村不僅有為孩子設計的自然教育課程、無動力樂園,還有為父母準備的精品咖啡館和SPA工坊,孩子玩得投入,他們也能“偷得浮生半日閑”,各得其樂。

寶雞舉辦的海棠音樂節好精彩
此外,體現自然療愈、身心放松理念的“曠野療愈”之旅也嶄露頭角,森林徒步、峽谷瑜伽、星空冥想等體驗項目受到都市“高壓人群”的追捧。這些新玩法、新場景的涌現,不僅體現了消費者對個性化、差異化體驗的追求,也彰顯了文旅消費向高品質、深度化、健康化發展的趨勢。
告別程式化
追求個性體驗與成長
當下,沉浸式探索正成為年輕消費者對旅途的全新詮釋與向往。近日,寶雞文理學院新生陳雨,難掩激動地向筆者講述她的暑期之旅:“高考后我在社交平臺加入了一個‘川西限定旅行團’,團友全是剛高考完的學生。雖然我們來自五湖四海、互不相識,但一路上,我們一起品嘗地道羊肉,攜手欣賞壯麗風景,還在夕陽余暉中留下了一張張溫馨的照片,那種感覺太棒了。”

感受老街風情
相較于傳統跟團游的“到此一游”,這種新旅行模式更像一場流動的沙龍。年輕人不再滿足于在網紅景點排隊打卡,而是深入老街巷尋找非遺工坊,跟著手藝人學習扎染技藝;不執著于攀登山巔,反而更享受在古村石板路上聽老人彈唱古調;甚至會在民宿里組織即興音樂會,用尤克里里和非洲鼓奏響跨文化的交響。
“如今消費者的需求已悄然發生了轉變,尤其是年輕人,他們的旅游觀念從過去的‘看什么’,轉變為‘在游玩中收獲獨特體驗’,而且這些年輕人渴望嘗試和體驗的項目類型非常豐富。對于旅游項目而言,小眾化根本不是問題,年輕人追求的恰恰就是那種獨特的感覺。”某旅行社負責人趙先生告訴筆者。
同樣,作為暑期出游的重頭戲——家庭親子游也出現了新變化。與往年不同,當下家長們對旅游方式有了更高追求,不再滿足于傳統觀光模式,更青睞有創意的集體驗、學習、休閑于一體的旅游形式,期望孩子在旅途中既能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又能增進親子間的深厚情感。“以前的親子游,可能就是帶孩子去迪士尼樂園、海洋公園玩一趟。現在家長更希望旅程兼具玩樂與教育意義,讓孩子在體驗中學到知識。”某旅行社產品研發總監趙女士介紹,他們今年推出的“敦煌小小壁畫修復師”“貴州苗寨非遺小傳人”“西昌航天科技夏令營”等產品,早在6月初就已售罄。
“現在的游客,尤其是年輕群體更加見多識廣,因此也更挑剔。他們不再只去熱門景點游玩,還追求旅游產品的差異化價值、情感共鳴和精神回報。”市旅游協會會長韓平社分析說,“這意味著低價劣質的購物團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而真正有創意、服務好、體驗佳的精品產品將成為市場主流。”
供需兩旺
文旅市場呈多元化業態
暑期旅游市場的新變化不僅體現在需求端,供給端也在積極適應和引領這些變化。各地旅游景區和文旅企業正在從簡單的門票經濟向綜合服務經濟轉型,通過提供高品質、多元化的體驗來滿足游客日益提升的需求。

觀看青銅文物
在寶雞,作為“青銅器之鄉”的核心地標,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在這個暑假吸引了大量游客。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院長寧亞瑩說:“今年7月至8月,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累計接待游客超20萬人次,其中家庭親子游與學生團體占比顯著提升。為滿足游客深度參與需求,博物院推出30余場社教活動,科技賦能的體驗項目成為游覽亮點。”

參觀數字文物展
寧亞瑩介紹道,他們不再局限于文物陳列,而是通過數字化手段讓歷史“活”起來。例如,《青銅鑄文明》展廳采用CAVE沉浸系統,游客可“觸摸”3000多年前的周原遺址;暑期推出的“青銅紋韻”卡紙拓印、“至扇至美”彩繪體驗等活動,讓青少年在動手中感受文化魅力,這種“展教融合”模式不僅延長了游客停留時間,更帶動了文創產品銷量增長,形成展覽—體驗—消費的閉環。
與此同時,太白山景區推出“星空露營+自然研學”新玩法,利用高海拔優勢打造天文觀測基地,結合生態科普課程吸引游客;關山草原風景區則以“馬背上的歷史課”為主題,將騎馬體驗與游牧文化講解深度融合,形成“運動+文化”的沉浸式產品。如今以“多元主題+特色體驗”為核心的玩法,讓文旅市場從“單一觀光”向“深度體驗”轉型,最終實現“流量”到“留量”的質變。
縱觀今年暑期旅游市場,其內涵已超越傳統“游”“玩”范疇,成為映射當代生活方式的多棱鏡。無論是親子家庭追求的親密時光、文史愛好者探尋的知識深度,還是都市人群向往的自然寧靜,核心訴求皆指向更美好、更高質量的生活體驗。
“旅游最終回歸于人的體驗和情感連接。”韓平社說,無論是自駕游帶來的自由感,還是親子互動創造的溫馨回憶,這些深層的情感價值,才是驅動文旅市場持續創新的根本動力。誰能更好地滿足這些精神需求,誰就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寶雞融媒 劉小祥)
從“打卡”到“共情”
柳玫玫
旅游是人們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游客放棄了過去走馬觀花、拍照打卡式的旅游,選擇了更具舒適性、個性化的旅游方式,這折射出人們對生活品質與精神需求有了更高的向往,更加看重旅游所能帶來的情緒價值和情感導向。
旅游的魅力,在于身心放松、精神滋養與情感共鳴。避開喧囂嘈雜的網紅打卡地,選擇一處依山傍水的民宿,攜家人、邀好友一起看日出日落;走進城墻根下的老茶館,喝喝茶、聽聽戲,感受歷史文化的悠久綿長;和孩子一起做泥塑、扎風箏,享受快樂的親子時光……這些不被束縛的體驗,讓旅游從“打卡”到“共情”,真正成為愉悅身心的過程,使疲憊的心靈在慢節奏中得到治愈。
旅游觀念的轉變,也推動著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旅游市場的供給端,要緊貼游客的新需求、新變化,跳出“景點堆砌”的思維,挖掘更具人性化、更有特色的產品來吸引游客。如今,不少景區推出非遺體驗課;鄉村旅游也不再是簡單地吃農家菜,而是融入農耕體驗;還有的地方將老房子、廢棄廠區等改造成文創園區。這些創新,讓旅游帶給人們不一樣的體驗,從單純的“看山看水”變成了“感受生活”。我們期待文旅部門和各大景區推出更多個性鮮明、更具人性化的旅游新產品,更好地滿足人們休閑出游放松的需要,以推動旅游市場持續繁榮興盛。

編輯:姚婷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