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寶雞市林業工作中心站專家對寶雞市野生動物臨時收容救助點——陜西千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收容的38只野生鳥類進行野外生存能力評估。經過評估,工作人員將7只具備野外生存能力的鳥類放歸自然。
“本次放飛的鳥類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4只、‘三有’保護動物原鴿3只。”陜西千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管理科副科長張虎說。
今年7月,寶雞市確定3處野生動物臨時收容救助點,覆蓋野生動物的接收、救治、放歸等全流程。目前,依照《寶雞市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管理規范》要求,寶雞市已將2批共20只符合條件的本土鳥類放歸自然。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鳥類的情況,繼續開展野外放歸,持續做好野生動物的收容、救助。”張虎說。
寶雞地處秦嶺、關山兩大林區之間,是陜西省西部不可或缺的生態屏障。近年來,寶雞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推動生態寶雞建設,為鳥類提供理想的棲息地和繁殖場所。
目前,寶雞市現有野生鳥類322種,占全省野生鳥類總數近七成。其中,國家一級、二級重點保護動物76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17種。
寶雞渭河生態公園被稱作“鳥兒天堂”。“我在渭河沿岸拍了17年鳥兒,感受很深。”寶雞市愛鳥協會負責人許永亮說,“近5年,寶雞市攝影愛好者拍攝的‘渭河鳥’達186種。其中,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野生動物48種。這里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人與鳥和諧相處。”
每年,有近2萬只短嘴豆雁到寶雞過“春節”;彩鹮、彎嘴濱鷸、小天鵝等珍稀鳥類今年首次在鳳翔雍城湖棲息;在秦嶺北麓、寶雞市區北坡等地,時常可以看到飛鳥的美麗身影。
近日,寶雞植物園與寶雞市愛鳥協會聯合打造的“愛鳥護鳥生態觀測平臺”啟用。該平臺不僅為鳥類保護提供了專業監測陣地,也吸引更多市民參與進來,用愛鳥護鳥的實際行動繪就“人鳥共生”的生態新圖景,讓“鳥鳴”成為城市動人的日常。
“我們以前拍鳥得四處找點位,現在有這樣一個平臺,專門劃分了拍攝區,既不打擾鳥,又能讓我們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這是非常好的事情。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鳥兒在這里安家,證明寶雞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寶雞市愛鳥協會鳥類攝影愛好者靳懷智說。
“愛鳥護鳥生態觀測平臺讓鳥類保護工作變成一個可視化、可參與的窗口。我們劃定特定的區域,盡量減少人為干擾,為鳥類預留活動空間。這個平臺后期將聯合寶雞市愛鳥協會,開展鳥類生態攝影展、鳥類科普講座等活動,讓更多市民參與進來,共同守護鳥類。”寶雞植物園園容治安科科長芮國慶說。
與此同時,寶雞全民守護“藍天精靈”,護鳥網絡不斷下沉。7月初,寶雞市渭濱區長嶺社區的1部自制短片刷屏網絡。短片中,居民用舊衣改造鳥巢、孩童清理纏在樹枝上的風箏線,片尾標語“愛它就別傷害它”引發千人轉發。“笑著看完,更想為小鳥做點什么!”網友留言。
這種創意傳播已在寶雞全市鋪開——鳳翔區首創“映前十分鐘”護鳥宣傳,在電影放映前用短視頻科普本地鳥類習性;金臺區十里鋪街道電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里一場別開生面的“護鳥課堂”開課,小學生在互動體驗中學習愛鳥護鳥知識;辛家山林業局動員生態護林員擔任“鳥情哨兵”,對林緣地帶開展地毯式清網行動,加快構建鳥類保護監測網絡體系。
“寶雞市獲得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全省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保護區建設和濕地保護先進集體等榮譽。寶雞市持續開展專項行動,加強野生鳥類等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工作,全力維護生物多樣性,筑牢生態安全屏障。”9月19日,寶雞市林業局總工程師、保護科科長歐寶云說。(來源:陜西日報)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