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陜西寶雞是《詩經》故里。《詩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其中描繪的夏日圖景跨越數千年,在寶雞大地上仍鮮活可見。從田園瓜果飄香,到池塘荷葉搖曳;從農人辛勤耕耘,到蟲鳴奏響樂章,寶雞的夏日與《詩經》里的詩意遙相呼應。這些美好不僅承載著歷史記憶,更彰顯著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底蘊與生活氣息。讓我們跟隨文字,一同探尋夏日之美。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詩經·豳風·七月》
夏季的寶雞,荷花盛開處,總能聽取蛙聲一片;高大的楊樹林中,蟬鳴如沸。伴隨著渭河兩岸隨風翻涌的柳浪,這座從《詩經》里走來的古城,正以最鮮活的姿態,演繹出更生動美好的詩意篇章。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漫步在寶雞的山林,便可聽到隱匿于枝葉間的夏蟬,發出陣陣長鳴,好似在演奏一曲夏日交響曲。田野里,“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螞蚱撒歡,紡織娘跳躍,“七月在野,八月在宇”,草叢中的蟋蟀、屋檐下的蟋蟀,也歡樂地歌唱著。這些可愛的生靈,在充滿激情的夏日,共同奏響生命蓬勃的華彩樂章。寶雞文理學院美術學院學生史卓雅說,很喜歡夏日到鄉間去寫生,聽著蟬鳴與鳥叫,就覺得身心完全回歸了大自然,也能潛心創作出極具自然之美的藝術作品。

出土于寶雞桑園堡的商代晚期蟬紋鼎。
《詩經》中的生靈之韻不僅存在于日常生活中,還被鐫刻在青銅器上。近日,記者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看到,出土于寶雞桑園堡的商代晚期蟬紋鼎,其紋飾如蟬,很是精美。據工作人員介紹,蟬紋在青銅器上出現,不僅是一種裝飾,更有著豐富寓意,象征著蛻變、新生。古人觀察蟬的生命歷程,感悟到生命的循環不息。這件蟬紋鼎靜靜佇立,訴說著歷史與文化的傳承,讓人們感受古人對生命、對自然的深邃思考。
仲夏時節的寶雞,山色濃淡相宜,萬物動靜皆歡。千湖國家濕地公園里,水草豐茂,白鷺蹁躚,朱鹮徘徊,為這片濕地增添靈動之美。在眉縣的千畝荷塘,荷花競相綻放,碧波蕩漾、荷香四溢,宋詩里吟誦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與《詩經》中描繪的夏日荷塘之景相呼應。隴縣的關山草原綠草如茵,駿馬奔馳,遼闊壯美的風景引得各地游人前來感受大草原的自由與奔放。寶雞這方土地,既有秀麗的自然之美,又有歷史文化的深厚沉淀,處處流淌著詩經里的詩情畫意,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來源:“學習強國”寶雞學習平臺)

編輯:陳云哲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