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詩經》中的“德”從不是空泛的大道理,而是實實在在的行事準則。對《詩經》發祥地陜西寶雞而言,這些藏在字句里的德行要義,早已融入生活肌理,從未遠去。就讓我們圍繞《詩經》中的“德”,一同品讀字句間的溫度與力量,探尋這份古老的文化如何滋養今日的生活。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衛風·淇奧》
翻開《詩經》,這首誕生于兩千多年前的《衛風·淇奧》,以生動意象勾勒出君子的理想模樣。
這首被譽為“君子德行圖鑒”的標桿之作,開篇便以“綠竹”象征君子的高潔品格,用“切、磋、琢、磨”比喻君子不斷修養德行、精進自我的過程,更以“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喻指其品德的純粹與珍貴。詩中所彰顯的“君子之德”,兼具勤勉修身的自覺、端正莊重的儀態與胸懷天下的格局,由此成為后世推崇的“君子范本”。
在當代社會,這份古老的君子德行依舊熠熠生輝。“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秉持“切、磋、琢、磨”的鉆研精神,將對農業科學的探索推向極致,讓中國人端穩了自己的飯碗,助力解決全球糧食問題。他心懷天下、不計個人得失的境界,正是君子般廣闊胸襟的生動體現。他專注執著的追求,更成為《淇奧》中“君子之德”的現代注腳。
如今,這份“君子之德”更在日常生活中落地生根:各地中小學校紛紛開展品德教育,將德育培養融入學生成長全過程;各社區高頻次組織志愿服務活動,鼓勵居民以互幫互助踐行君子的仁愛精神;企業將誠信經營、責任擔當融入企業文化,以實際行動傳承德行力量……
君子正己,如大廈之砥柱,以剛健質樸之力撐起社會風骨;君子修身,似江河之源頭,以清澈純粹之德滋養文明根基。《淇奧》所承載的君子德行,跨越時空,至今仍為當代社會提供著正己修身的鏡鑒。(來源:“學習強國”寶雞學習平臺)

編輯:陳云哲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