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在鳳縣紅花鋪鎮白家店村集體經濟聯合社林麝養殖基地,隨著一只幼麝出生,鳳縣林麝家族迎來新成員。鳳縣生態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副站長劉斌介紹:“目前,鳳縣有3.6萬余只林麝。每年4月中旬至7月底是林麝的產仔期,今年預計新增幼麝1.2萬只。”
基地里,白家店村黨支部書記郭和青算起了經濟賬:“我們村養了27只林麝,今年預計可產仔15只左右。現在,1只母麝市場價5.3萬元,1只公麝1.3萬元左右,麝香1克450元。1只林麝年飼養成本約3000元,但衍生價值達1萬到5萬元。”

正在食草的林麝(資料照片)。
鳳縣被譽為“中國林麝之鄉”。該縣依托400萬畝森林資源,通過做優林下經濟、創新“林—草—麝”立體種養模式,將林下空間轉化為“綠色寶庫”。
留鳳關鎮喇嘛泉村同源林麝養殖基地里,1100間生態圈舍依山而建,掩映在茂林修竹間。“這種以林養麝、以麝促林的模式,解決了土地不足的問題,同時,良好的環境也能提升麝群體質。”該基地負責人李博指著不遠處的飼草基地說,“我們種了10畝蛋白桑,每年還要向附近村民收購飼草。”
按照目前3.6萬余只存欄計算,鳳縣的林麝日均消耗飼草2.7萬公斤。為了解決飼草問題,鳳縣大力發展飼草種植產業,目前全縣生態飼草林達8142.8畝。喇嘛泉村村民李雪勤說:“我家退耕還林的3畝地種植了飼草,每畝年收益四五千元。”
除了飼草供應,鳳縣還通過“自養、代養、寄養、合養、務工、麝區共養”養殖模式,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的利益聯結機制。如今,全縣30%的農戶嵌入林麝產業鏈,群眾實現了林地流轉得租金、入股分紅得股金、務工就業得薪金、訂單種植得現金。
據了解,2024年,鳳縣采收麝香170.82公斤,林麝全產業鏈產值超4億元。2025年,全縣林麝存欄量有望突破4.8萬只,全產業鏈產值有望達4.6億元。(陜西日報)

編輯:劉慧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