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淵琦,男,2003年12月生,預備黨員,寶雞文理學院學生;孟慶雨,女,2005年5月生,共青團員。外出偶遇男子溺水危情,他們臨危不亂、果斷行動,協同群眾迅速施救,以果敢姿態守護生命防線。榮獲2025年第一季度“寶雞好人”稱號。

劉淵琦(左)、孟慶雨(右)
危險縱身,青春熱血融冰水
2025年4月6日午后,陽光灑在佛坪大熊貓研究基地,劉淵琦與孟慶雨在水塘邊的石頭上休息。下午三點左右,“撲通”一聲巨響打破了寧靜——距離他們約十五米的水塘中央,一名年輕男子正劇烈掙扎,顯然不會游泳,每一次撲騰都讓他的處境愈發危險,岸邊站著他的同伴,滿臉驚慌。
“快!救生圈!”劉淵琦指向水塘邊橙色的救生圈大喊。落水者的同伴迅速取下救生圈拋向落水者,救生圈落在距其兩米處。落水者雖看到了希望,但因體力不支難以劃近,動作漸漸變弱。
危急時刻,落水者的同伴將手機和錢包塞給孟慶雨和另一個游客,跳入水中施救。四月秦嶺的水溫很低,施救者入水時明顯打了個寒戰,但仍堅定地游向同伴。然而,落水者已嗆水近三十秒,陷入半昏迷狀態,無意識地掙扎讓施救者也被困在了水中。兩人在水面沉浮,施救者體力明顯不支,卻死死抓住同伴不放。
“這樣下去兩人都危險!”劉淵琦和其他游客焦急地商議。他們環顧四周,發現石頭旁有一根約兩米長的樹枝。劉淵琦和游客握住樹枝一端,孟慶雨和另一游客拉住他倆的手,形成“人鏈”,小心翼翼地向水邊移動。此時,水面的兩人離岸邊約三米,施救者艱難地抬手示意。
首次遞樹枝未成功,他們又向前挪了半步,終于讓施救者抓住了樹枝末端。他們調整姿勢,以身體重心為支點,緩慢后拉。短短幾米的距離,每一秒都揪著人心。當施救者的手觸及岸邊石頭時,四人同時發力,將兩人拖上了岸。
急救知識構筑生命防線
上岸后,落水男子已陷入昏迷狀態,呼吸微弱、嘴唇發紫、臉色蒼白,情況萬分危急。孟慶雨憑借在學校學到的急救培訓知識,迅速將男子頭部側放,小心翼翼地清理其口中異物,防止呼吸道被堵塞;劉淵琦則跪地,有條不紊地對男子進行心肺復蘇。
時間在緊張的搶救中悄然流逝,每一次按壓都傾注著對生命的期盼與希望,汗水從他們額頭不斷滑落,但他們絲毫不敢懈怠,始終全神貫注地進行著救援操作。在持續且有效的搶救下,男子逐漸恢復了自主呼吸和意識。當他緩緩睜開雙眼,虛弱地望向周圍時,孟慶雨等人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一個鮮活的生命從死神手中被成功奪回。確認男子已無生命危險,且家屬趕到并將男子送往醫院進一步治療后,他們才悄然離去。
這場四分鐘的救援,每一秒都驚心動魄,每一個環節都緊密相扣、缺一不可。從敏銳察覺險情,到巧妙運用救生設備,從默契無間的團隊協作,到專業有效的急救措施,他們以縝密的思維、果敢的行動,在生死邊緣拉回了一個鮮活的生命。
他們以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見義勇為的高尚精神。落水者及其家屬的誠摯致謝,是對他們英勇壯舉的最好褒獎。他們的事跡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人性的美好,激勵著更多人在他人面臨危難時,勇敢地伸出援手,讓社會充滿溫暖與正能量。(供稿:渭濱區委文明辦 司家鵬)

編輯:劉慧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