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雞融媒 羅琴)“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端午節將至。這一古老節日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歷代文人墨客留下諸多佳作,為其增添了濃厚的詩意色彩。在西府地區,端午也有獨特的韻味,與古詩中的端午習俗相互呼應,散發著別樣的魅力。
古詩中,端午美食首推粽子。西晉周處《風土記》記載“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彼時粽子已成為端午標配。近日,在寶雞的大街小巷,粽葉飄香,紅棗粽、豆沙粽、純米粽等琳瑯滿目。有些人家還會精心挑選粽葉,在家自己包粽子,體驗制作過程,品嘗美味粽香。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倍宋鐣r節,古人有掛艾草、菖蒲和飲蒲酒的習俗。艾草、菖蒲有驅蟲辟邪之效,現如今,這一習俗仍在延續。清晨,人們在門前懸掛艾草,為家增添一抹綠意,祈求家人平安健康。雖然飲蒲酒習俗在我市并不普遍,但艾草的清香,已成為端午不可或缺的味道。
端午最熱鬧的當數龍舟競渡。唐代張建封《競渡歌》描繪了龍舟競渡的激烈場景:“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痹诿伎h平陽湖上,曾多次舉辦過龍舟競渡,為端午增添了歡樂氛圍。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碧K軾筆下的端午,還有系五彩絲線、掛香囊的習俗。在我市,五彩絲線和香囊隨處可見。巧手的婦女們用五彩絲線編織成精美的手環,給孩子戴上,寓意驅邪祈福。香囊更是造型各異、繡工精美,內裝艾草、香料,香氣撲鼻,不僅是裝飾品,更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詩中的端午,是一幅幅生動的民俗畫卷。在這個傳統節日里,品讀古詩韻味,感受端午風情,讓古老的文化在歲月長河中熠熠生輝、代代相傳。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