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雞市眉縣橫渠鎮,古柏掩映下,一座青磚灰瓦的院落靜立千年,這便是北宋思想家張載講學之地——張載祠,又叫橫渠書院。
推開斑駁的祠堂大門,沿著蘇軾、于右任等名家題寫的碑廊前行,“學達性天”牌匾在晨曦中閃耀,仿佛將時光凝固在關學思想迸發的年代。
“張載祠前身為崇壽院。張載早年在此讀書,晚年設館興教。這里元代改建為祠堂與書院結合的古典院落,現存建筑以明清風格為主。”5月29日,張載祠講解員郭佳介紹。
步入大殿,五六個學生正俯身觀看玻璃展柜中的《正蒙》《經學理窟》等泛黃典籍。東側關學文化碑廊內,一群身著漢服的中學生簇擁在“橫渠四句”石碑前,指尖輕撫“為萬世開太平”的深刻筆觸。
“張載的‘橫渠四句’,一直被人們傳誦?!疄樘斓亓⑿?,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話凝聚了張載的學術追求和遠大抱負,展現了大境界、大抱負、大擔當,是古代知識分子的最高追求。”郭佳說,“橫渠四句”對當代人也有重要的啟迪意義。
“張載在此興教辦學影響比較大。為了紀念、保護其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1985年,眉縣設立了張載祠文物管理所?!泵伎h張載祠文物管理所所長張桂海說,2020年,張載祠被命名為陜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張載用一生踐行關學思想,使關學興盛。如今,記載著“四為”、“六有”、“十戒”、《東銘》、《西銘》等內容的石碑、石刻、史料在張載祠內一一展出,供人們參觀研學。
端午假期,張載祠將開展“小小講解員”志愿者服務活動?!靶⌒≈v解員”志愿者將分批次開展志愿服務,向游客介紹張載思想,爭當關學文化的傳承者、傳播者。
“今年,我們還為游客提供傳統拓印體驗活動,游客可以拓印精美的‘橫渠四句’‘張載六有’‘張載像’‘張載手植柏’等碑刻,感受傳統文化、傳統技藝的魅力。”張桂海說。
近年來,張載祠文物管理所深入挖掘張載“四為”、“六有”、為官、勤政等思想價值內涵,精心打造“橫渠大講堂”等社教品牌,常態化舉辦關學講座,開展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2021年以來,張載祠累計接待游客60余萬人次。
“我們將持之以恒發揮文物保護、社會教育、文旅融合等職能,發揮好張載故里和關學發源地這一不可復制的地理資源和人文資源優勢,進一步挖掘傳統文化價值內涵,將張載祠打造成集中外文化交流、傳統文化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基地?!睆埞鸷Uf。
漫步張載祠,古柏蒼勁依舊,而關學思想早已跨越時空。從“橫渠四句”的使命抱負,到“民胞物與”的濟世情懷,這座青瓦院落,恰似中華文脈的微縮盆景:根扎千年沃土,花開時代枝頭,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書寫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篇章。
張載揚起的關學之風,不僅吹拂著張載祠,也吹拂著關中大地。
張載的第28世孫張世敏在張載祠工作了20多年。他退休后依然致力于張載思想文化研究,時常到各地為群眾講解關學思想,先后出版《張載學說及其影響》等書籍。
為了更好地弘揚先祖張載的優秀家風家訓思想,張世敏還在自己家里辦起了家風館。家風館吸引了很多人慕名前來,感受并學習張載的家風家訓思想,接受好家風的熏陶。
“作為張載的后人,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傳播張載思想,為世人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提供基本遵循,是我們世世代代要做的事情?!睆埵烂粽f。(來源:陜西日報)

編輯:王可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