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賞花,夏日觀演,秋日賽果,冬日迎春。近年來,在關中平原西端的千陽縣,群眾文化活動幾乎貫穿全年。廣場上自樂班鑼鼓喧天,文化館課堂里筆墨生香,村頭院落間快板聲聲……豐富的文化活動浸潤了群眾生活。

群眾在千陽縣圖書館閱讀。 受訪者供圖
不久前,第二批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區)名單發布,千陽縣榜上有名。近日,記者走進千陽,探尋其公共文化服務“叫好又叫座”背后的邏輯。 “我們這兒地方不大,但熱鬧事不斷。”5月19日,在千陽縣張家塬鎮寺坡村,自建圖書館的村民尚建軍說。他家的古棠圖書匯館已有8000余冊藏書,成了遠近聞名的“鄉村書房”。附近的村民會來這里借書、看報、參加讀書會。 近年來,千陽縣堅持以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抓手,累計投入資金2億多元,實現縣鎮村三級文化陣地全覆蓋,公共文化服務空間服務半徑持續增加。群眾從“坐著看”到“站著學”,再到“主動演”,文化生活不斷豐富。 節假日是開展文化活動的黃金時間。元宵節的鑼鼓大賽、秦腔展演,端午節的香包評比,中秋節的廣場晚會……文化活動不重樣,群眾參與熱情高。 “文化服務不能止步于‘辦一場活動’,關鍵要讓群眾習慣參與、樂于參與,有更多文化獲得感。”千陽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李杰說。 在千陽縣水溝鎮柿溝村,坐在輪椅上的農民劇作家張建軍正在修改劇本。這些年,他創作了400多個貼近鄉土生活的小戲小品,許多作品被搬上村鎮舞臺,獲得多個獎項。 像張建軍這樣的文化能人,在千陽備案登記的超過300人。千陽縣文旅部門對文化能人統一培訓、給予激勵,讓文化活動有更多帶頭人。 “有文化能人帶頭,群眾就愿意參與。”張家塬鎮副鎮長杜媛媛說。 千陽縣還搭建起培訓、展演、產業三類平臺,打通能人成長路徑。該縣每年定期開展文藝培訓10期以上,組織歌手大賽、社火大賽、快板展演、廣場舞比賽等群眾賽事;通過西秦刺繡產業園、刺繡合作社等平臺,推動“千陽繡娘”變身創業者,“繡”出致富路。 如今,千陽縣已有210多個文化團隊,它們活躍在村頭、廣場、書屋、劇場。“過去是政府組織節目給群眾看,現在是群眾自己演,大家都搶著上。”千陽縣舞動青春文化社團負責人王金霞說。 沒有名山大川,也缺乏明星景點的千陽,是怎樣“火”起來的?答案是把文化做成品牌,把活動做成產業。 春看花,秋賞果。從“蘋果花開節”到“中國好蘋果大賽”,千陽圍繞“蘋果+農技+文化”做文章:花期舉辦攝影展、開展主題演出;成長季組織果農學習現代矮砧蘋果種植技術,展演與展銷并行、惠農與惠民同步。 過去,千陽旅游被認為“無景可看”。如今,隨著賞千湖風光、看國寶朱鹮、游絲路果鄉等文旅路線的不斷完善,“絲路果鄉、繡美千陽、秦之早都、儒學西源”文化品牌正日益叫響。 李杰介紹,千陽縣把傳統節日、主導產業、文旅資源緊密結合,持續打造“四節四賽”“文化旅游季”等品牌矩陣。 從一次演出到一項機制,從一群能人到一座小城,千陽縣的實踐表明:只有把群眾當主角、把平臺建到家門口、把文化融進生活里,公共文化才能真正扎下根、聚起人。(來源:陜西日報)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