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午后,寶雞市金臺區中山東路街道瓦場街社區的書畫教室里,71歲的羅金芳握著毛筆,勾勒牡丹的輪廓,神情專注。她身旁,小孫女涵予好奇地問:“奶奶,這個怎么畫才能這么好看呀?我也想試試。”
羅金芳放下筆,輕輕握住小孫女的手,細心講解調色的方法:“畫畫要先調顏料,顏色要有層次。”她邊說邊示范,涵予也一板一眼地學。
誰能想到,這位“社區老師”,幾年前還對書畫一竅不通。2023年,羅金芳抱著“打發時間”的想法加入社區書畫班。從起初連握筆都生疏,到如今能獨立創作,這間書畫教室為她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樂趣,也讓她和孫女有了共同的愛好。
在瓦場街社區,孩子和老人共上一堂課,已不是新鮮事。一間不大的書畫教室,成了孩子與老人共同的精神家園。
“近年來,金臺區堅持黨建引領,推動文化資源下沉、服務重心前移,指導各社區根據自身特點整合資源,打造‘一社區一特色’為民服務品牌,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邁上新臺階。”金臺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崔亞榮說。
“一老一小”是社區服務的重要群體,金臺區打造社區文化場所,平日以服務老年人為主,寒暑假則以服務青少年為主。許多“銀齡學員”從學習者轉為志愿講師,在課堂上將技藝和經驗傳授給下一代。
為了保障活動常態化、專業化開展,金臺區強化資源統籌,推動街道、社區、民政等多方聯動,引導轄區黨員、文藝骨干、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文化服務,形成了“社區搭臺、各方唱戲、群眾參與”的共建格局。
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黨建工作的陣地。每逢重要節日,金臺區各社區就廣泛組織主題活動,例如慶“七一”書畫展、重陽節“畫壽桃寫壽字”、新春義寫春聯等,黨員群眾在參與、互動中拉近了彼此距離、增強了社區認同。
金臺區持續推進“一社區一特色”建設,培育出一批特色示范點,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文化+治理”模式。
與此同時,金臺區注重文化賦能基層治理,通過“文化+網格管理”“文化+志愿服務”“文化+文明積分”等機制創新,實現了文化活動與基層治理的有效結合。居民的參與感、歸屬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鄰里關系更緊密,社區運行更順暢,治理成效更顯著。
“組織開展文化活動,在豐富群眾生活的同時,也起到了凝聚人、帶動人、培養人的作用。”金臺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崔亞榮表示,金臺區以黨建為引領,把文化做深做實,讓文化活動成為治理體系中的關鍵一環,從而把人心凝聚得更緊密。(來源:陜西日報)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