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彬鵬,男,1981年9月生,中共黨員,陳倉區教體局派駐新街鎮核桃園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自2016年3月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九年余載風雨兼程,杜彬鵬以堅守為基、執著為魂、奉獻為懷、創新為擎,在鄉村振興的壯闊征程中勇毅前行,生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2017年3月,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寶雞市脫貧攻堅工作幫扶干部標兵”;2019年10月,被寶雞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評為全市脫貧攻堅“優秀第一書記”;榮獲2025年第一季度“寶雞好人”。

知責于心扎根基層,從“城里干部”變為“咱村里人”
從三尺講臺到田間地頭,杜彬鵬以“三訪三問”叩開振興之門:主動走訪脫貧戶、低保戶以及邊緣易致貧戶,問情況、問困難、問需求,與村干部、黨員及致富戶們溝通,問村情、察民情、尋思路。每到一戶人家,他都把基本情況和意見建議認真記錄在《民情日記》中,一件件落實、一件件辦理——為18戶殘疾婦女每戶爭取救助金1000元,為6戶大病戶每戶爭取救助金5000元。對村情民意、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杜彬鵬做到了“如數家珍”,核桃園村群眾說起駐村杜書記時,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贊,說這是“實干書記,咱村里人”。

履責于行筑強堡壘,從“軟弱渙散”變為“凝心聚力”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關鍵看頭羊”。杜彬鵬從建強班子隊伍入手,千方百計化解矛盾,規范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和黨員“五色”管理制度,幫助健全村級各項管理制度,督促落實“四議兩公開”和黨務、村務、財務“三務公開”制度,促進村級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他多方籌集資金32.5萬元改建辦公樓,積極聯系市、區教育及社會力量,為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捐贈桌椅8套、空調3臺、電腦及打印機3套。現如今村級黨群服務中心黨員活動室、服務大廳、讀書室等一應俱全,黨支部和黨員的“兩個作用”顯著提升,村黨組織實現了從“軟弱渙散”到“凝心聚力”的蛻變。
擔責于身振興鄉村,從“貧困落后”變為“美麗宜居”
以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目標,聚焦“五大振興”和“四美”紅旗村建設,杜彬鵬先后為當地學校和村上爭取基礎設施資金累計超過1500萬元,用于發展產業、修路、架橋、建學校、建衛生室、建人飲工程等,特別是2024年爭取到投資218萬元的村組道路硬化、飲水管網改造、小流域治理3個項目,村內基礎設施全面提升;為當地留守婦女引入手工藝編織項目和電路繞線工藝加工項目,幫助多名留守婦女和群眾實現就業;積極壯大村集體經濟,爭取項目資金110萬元建成村集體養豬場,采取“村黨支部+村集體+龍頭企業”形式,每年增收6萬元,發展新型光伏項目,每年增收5萬元,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盡責于肩實干擔當,從“單打獨斗”變為“抱團發展”
杜彬鵬先后擔任陳倉區第一書記聯盟黨支部委員、副書記,組織參與多場次西山農產品展銷會,帶領農戶展銷,出鏡代言直播帶貨,幫助山區農戶銷售農產品,探索出“支部+聯盟+公司+合作社+農戶”的“五+”模式,走出了一條具有陳倉特色的黨建引領產業扶貧新路子。第一書記聯盟黨支部先后在西安、楊凌、寶雞各地等舉辦展銷會30多場次,線上線下銷售西山地區蘋果、核桃、木耳、蜂蜜等農特產品價值5000萬元以上,有效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讓西山農產品走向更廣闊市場,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保障。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外鄉人”變成“鄉里人”,從“小杜書記”變成“老杜同志”,杜彬鵬九年連續駐村,是陳倉區駐村時間最長、業績突出的第一書記之一。先后受邀在眉縣、千陽縣、麟游縣等縣區分享交流經驗,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為寶雞市選調生授課,在寶雞職業技術學院為寶雞市駐村干部授課。相關做法被《陜西日報》《當代陜西》《寶雞黨建》《寶雞日報》等媒體報道,“用實干堅守初心,用行動踐行使命”是他在鄉村振興路上永恒不變的答卷。(供稿:陳倉區委文明辦 賈佳)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