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歷史的煙云拂過九成宮的墻垣,當醴泉銘的墨香穿越千年時光,一座古城正以嶄新的文明姿態驚艷世人。麟游,這個鐫刻著隋唐記憶的千年古城,這個孕育了“天下第一楷書”的文化高地,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不僅傳承著文明的薪火,更書寫著文明的華章。
近日,從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傳來捷報:麟游縣榮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這一殊榮,既是對這座古城千年文脈的禮贊,更是對其現代文明建設的最高褒獎。從《九成宮醴泉銘》的書法巔峰到全國文明城市的時代標桿,麟游用一場跨越千年的文明接力,詮釋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內涵。

《千年九成宮》大型山水實景演藝
漫步今日的麟游,九成宮的千年遺址與新城區的時代氣息交相輝映,煤炭清潔利用的工業文明與“天然氧吧”的生態文明和諧共生,老街坊的溫暖記憶與新市民的時尚生活相得益彰。在這里,文明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觸摸的溫度、可感知的品質、可體驗的生活。
時下,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已成為麟游人街談巷議的熱點話題,更讓無數關注麟游、喜愛麟游的人,向這座美麗的古城投來艷羨的目光。很多人不禁會問,麟游何以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近日,記者走進麟游,從千年古城的肌理中探尋那浸潤人心的“文明密碼”。
文明之筆 繪就全域藍圖
展開麟游的文明長卷,全縣始終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重要指示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這一舉措猶如燈塔,為麟游縣的文明創建之路照亮了方向。
翻開麟游縣的創建檔案,一組數據引人注目:三年來,全縣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學習1360余場次、宣講800余場……這些活動宛如春風化雨,將黨的創新理論播撒進麟游的城鎮鄉村,使全縣上下在思想上達成了高度統一,這種統一不僅是理論上的認知,更是行動上的指南,讓精神文明建設的“軟任務”變成了“硬指標”,與基層黨建、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獎懲。這一理念的轉變,體現了麟游縣對文明創建的深刻理解,即文明創建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城市發展的各個方面緊密相連,以高水平精神文明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讓努力建設“人文美、新麟游”成為全縣干部群眾的共識。
這座古城以創新機制織就文明經緯:黨建的紅色引擎與文明創建的綠色動能同頻共振,鄉村振興的田園牧歌與城市更新的現代節拍交響共鳴。三年總規劃如一幅工筆長卷,縣上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各個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組建的11個專項工作組如同11支畫筆,以“四明晰”的章法,在老舊小區改造的留白處添彩,于背街小巷整治的皺褶間勾點。在這里,文明創建不是政績工程的速寫,而是民生畫卷的工筆。

傳承書法藝術
精雕細琢 打造幸福生活
走進麟游,與群眾攀談,傾聽百姓心聲,是探尋之旅的重要一環。
“過去雨天要穿膠鞋蹚污水,現在推嬰兒車都能暢行無阻,大門也擴建了,‘生命通道’暢通無阻了,老百姓咋能不歡迎?”在縣體育場西片區一小區內,記者遇到了正在遛彎的劉師傅。說起小區的今昔變化,他一臉的幸福。
劉師傅所說的小區改造提升不是個例。近年來,麟游縣投資38.37億元大力實施交通、水利、教育、衛生等城市基礎設施更新改造項目,惠及民生造福百姓。在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整治、農貿市場升級等9項專項行動中,累計改造老舊小區74個,更新更換燃氣管道27.21公里,改造城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5.6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3萬平方米,新建公園廣場3個,建成開放“口袋公園”7處,新改建停車場4處,新增充電樁154個。同時,新建成的圖書館免費對外開放,九成宮博物館項目即將投用……
“現在打開手機小程序,拍下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快就有網格員來處理。”在麟游縣市民中心門前,市民張女士拿著手機告訴記者。打開“麟游縣城鄉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工作人員輕點鼠標,即可實時查看12345熱線、雪亮工程、網格員上報的問題清單。這個整合多部門數據的智慧平臺,讓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處置率提升60%,12345熱線投訴量同比下降30%。
在創建征程中,麟游既注重“面子”的光鮮亮麗,更追求“里子”的溫潤如玉。城市管理不再是冷冰冰的“整治”,而是充滿溫度的“共治”:“門前三包”責任制讓商戶從“被動遵守”變為“主動維護”,110余次出店經營專項整治,讓曾經擁堵的街巷變得井然有序;20余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讓環保理念悄然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而以集岸街區商圈為核心的商業區,更以誠信經營、文明服務獲評“省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成為麟游文明風尚的亮麗名片。
“每年夏天我和老伴都要來麟游小住一段時間,這里空氣清新、環境優美,以前是皇帝的避暑勝地,現在是咱老百姓的消夏天堂了。”從西安來此旅游的王先生和老伴說起麟游之美,感受頗多。
麟游縣林木綠化率達70.04%,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3000個以上,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近年來,麟游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突出“傳承隋唐歷史文化,做優生態旅游產業,打響康養旅游度假品牌”生態旅游模式,打造出“千年九成宮·現代避暑城”文化旅游品牌,醴泉墨香、石臼覽秦、漆流禪影、天臺懷古等一處處美景吸引著周邊城市的游客前來打卡,而遍布城區的“口袋公園”,則讓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成為麟游人的日常福利。
在麟游,文明從來都不是高高在上的口號,而是流淌在街巷里的煙火氣,是鐫刻在山水間的生態美,更是浸潤在市民心中的幸福感。

古城新貌
鑄魂育人 文化浸潤心田
人,是一座城市的主人,結識一個個普通而又不平凡的麟游人,便會深刻感受文明風尚浸潤下的古城新貌。
數十年照顧侄子、侄孫,伺候公婆的“中國好人”李小蘭,參加抗美援朝退役老兵、本色不改顯大愛的“陜西好人”趙文緒,傳播文明新風尚的“新時代好少年”閆雨琪……“這些身邊榜樣,就是我們麟游的精神坐標。”說起這些麟游人,群眾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近年來,麟游先后涌現出各級先進人物180余名,他們的典型事跡悄然潤澤人心,他們的行動詮釋著文明的內涵,成為麟游縣的驕傲。

熱鬧的春節文化活動
說起端午假期縣上開展的活動,市民劉先生說:“子女因工作原因沒法回來,本以為我和老伴的端午節會很孤單,沒想到縣上舉辦了這么熱鬧的活動,讓我們感到很幸福。”端午節期間,麟游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合轄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開展了“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過端午”系列主題活動,包粽子、佩香囊、為老人義務理發……一項項充滿愛心的活動,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營造了文明祥和的節日氛圍。
熱鬧的端午節只是一個縮影。近年來,麟游縣突出文明聚心,在實踐帶動中構筑精神高地,開展了“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網”等實踐活動,并舉辦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打造“普潤新聲匯”“關愛老人·守護夕陽紅”“文明實踐趕大集”等特色志愿服務項目品牌。這些活動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麟游縣文明的江河湖海,讓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
麟游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如何做到以文化人?麟游縣在文化聚能上做起了大文章。
近年來,縣上先后掛牌建立了市書法家協會、市攝影家協會藝術創作基地和市美術家協會寫生基地,西安市書法家協會青少年書法教育研學基地、西安工業大學中國書法學院麟游書法教學基地等,讓文化有了深厚的基層基礎。
有了沃土的滋養,文化之樹必然枝繁葉茂,那一場場文化盛宴不斷震撼著世人。

伏羊節盛宴
在“相約麟游·向春而行”書畫筆會上,藝術家們用畫筆勾勒古城春色,以鏡頭捕捉煙雨樓臺。采風作品集《書畫攝影專輯》剛一問世,便成為游客爭相收藏的“麟游文化名片”;
在“千年邂逅 共詠麟游”詩詞吟唱大會上,古琴伴著童聲吟誦,將《九成宮醴泉銘》的碑文化作悠揚旋律,讓書法藝術“破圈”傳播;
在九成宮中國書法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10余個國家的留學生與中國書法研究生們訪碑游學、創作交流,讓書法文化有了國際“朋友圈”;
……
為了讓群眾享受更精彩的文明實踐活動,近年來,麟游縣舉辦“龍騰盛世 樂在麟游”“萬人舞龍鬧元宵 麒麟祥瑞九成宮”等系列活動,以優秀傳統文化豐潤文明麟游內涵。開展“傳播黨的創新理論·持續深入移風易俗”文明實踐系列活動370余場次,教育引導群眾喪事簡辦、喜事新辦,自編自導自演相聲《彩禮趣聊》、小品《彩禮風波》等移風易俗節目在全市各縣區巡演,受到廣泛好評。
昔日“養在深閨”,如今“聲動四方”,麟游正以文化為媒,把“軟實力”變成“硬支撐”,書寫出麟游文化的新傳奇。
創建成果 綻放幸福之花
打造關中平原城市群現代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渭北地區單體規模最大的林麝人工繁育基地、“農村公路+產業+旅游+服務”融合發展……在麟游,文明創建一直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通過持續不斷地創建文明城市,麟游縣的發展優勢持續增強,實現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文化實力的支撐,麟游縣近年來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內涵,以文旅融合的方式打出一個個新品牌。

半程馬拉松盛況
“伏天吃羊肉·健康新‘食’尚”的麟游伏羊節,引來海內外10萬游客,羊肉的醇香與名家文藝匯演相映成趣,千年古城又添一抹流動的華彩;“九成宮杯”夏季半程馬拉松賽道如一條時光紐帶,五千跑者用腳步丈量千年古城的山水人文,起跑處的青蓮山公園松濤陣陣,杜水河大橋下流水潺潺,沖刺段的九成宮遺址更矗立著歷經千年的醴泉銘碑;《千年九成宮》大型山水實景演藝舞臺上,歐陽詢揮毫潑墨的《九成宮醴泉銘》凌空浮現,唐樂笙簫里,手持蓮花燈的舞者踏波而行,融合聲光電的沉浸式演出,是麟游以現代科技激活歷史文化IP的生動實踐……
創建期間,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園林縣城、國家綠化模范縣、中國天然氧吧、全國避暑旅游目的地等榮譽紛至沓來,這些“國字號”殊榮,使創建成果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與此同時,麟游縣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也在不斷攀升。

“小板凳”傳播大文明
記者在九成宮鎮西大街社區采訪時,居民李阿姨對社區的“小板凳”議事會贊不絕口。社區將“小板凳”議事會開到居民庭院里,居民的矛盾在這里及時化解,困難也能得到解決。李阿姨與鄰居曾因生活瑣事產生糾紛,在社區干部依托“小板凳”的調解下,雙方握手言和,成為好鄰居。這一個個看似平凡的故事,匯聚成麟游縣文明建設的動人篇章,彰顯著文明創建給群眾生活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改變。
走進農村,不少村民家的“十星級文明戶”牌匾熠熠生輝,院墻上“孝老愛親”的彩繪與門前盛放的月季相映成趣。“以前比誰家房子氣派,現在比誰家院子干凈、家風好。”村民紛紛說。通過深化“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十個一”工程和“四面紅旗村”創建,昔日的“空心村”在“農文旅”融合模式中破層出圈,打造成了鄉村旅游網紅打卡地,帶動周邊群眾發展民宿經濟,助農增收致富。
麟游縣的文明創建之路,無疑是一部充滿奮斗與拼搏、創新與發展的壯麗史詩。站在九成宮遺址的城墻上遠眺,鱗次櫛比的現代化建筑與古樸厚重的歷史遺跡交相輝映,文明的脈絡在時光中清晰可見,麟游的“文明密碼”浮現眼前,這正是黨心民心的同頻共振,是硬件軟件的協同提升,是發展與幸福的共生共榮。
時下,一個更加強勁有力的聲音已在麟游大地響起:“全國文明城市既是‘榮譽勛章’,更是‘沖鋒號角’!麟游人將以‘四更目標’(底色更綠、聯通更暢、實力更強、城鄉更美)為導向,邁向人與城市、自然與文明和諧共生的新征程。”
展望麟游的未來,文明將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僅是一段歷程,更是一種永恒追求……
(寶雞融媒 黎楠 照片由麟游縣委宣傳部提供)

編輯:陳云哲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