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我市的文化活動形式翻新、品質提升,不斷滿足著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數月前,市文化藝術中心“文心匠集”文化創意集市入選2024中國群眾文化品牌文旅融合IP類典型案例,摘得國家級榮譽。

孩子們踴躍參加文化活動
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記者采訪了市民群眾、非遺傳承人和市文化藝術中心工作人員等,了解群眾對高品質公共文化服務的感受和需求,感受優秀文化“潤物細無聲”的綿長力量。
寶雞地域文化是一座富礦,周秦文化底蘊深厚,民俗非遺絢爛奪目。有手藝、有創意、有匠心的人數不勝數,為給他們搭建一個展示交流的舞臺,同時也為市民游客、文創公司、合作社提供一個文化主題消費空間,是一件十分迫切也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文心匠集”活動吸引漢服愛好者參加
在借鑒江西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2020年市文化藝術中心推出全市首個文化創意集市品牌“文心匠集”,注冊了文化活動品牌商標,通過線上線下招募非遺傳承人、原創音樂人、文創工作者等,在“文心匠集”上展示、交流、體驗、互動、售賣,逐漸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集市商圈和消費群體,至今已經舉辦了20多場活動,期期有主題、次次有驚喜。比如“跟著詩詞游寶雞”“匠心筑夢”“我們的手工”等,吸引文創公司、手藝人和大量群眾參與其中,不僅聚攬了人氣,也展示了寶雞文化魅力,還實現了文化產品的價值轉化。
在“文心匠集”上畫糖畫的虢菊勤說:“我很樂意參與‘文心匠集’,有免費的攤位,還有水、電、網絡等保障。我會配合活動制作相關主題的糖畫,比如,舉辦“跟著詩詞游寶雞”活動時,我就制作石鼓閣等樣式的糖畫,生意挺紅火。能通過自己的手藝宣傳家鄉文化,我也感到很自豪。”“60后”市民陳凱峰說:“在集市上,我能看到咱們寶雞的泥老虎、馬勺臉譜,能欣賞年輕人的街舞、流行音樂,再領著孫兒做手工、吃美食,嫽得很。”
市文化藝術中心主任劉小明說:“我們聚力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周秦文化蘊含的深遠價值,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方向,打磨推出了一批亮點文化活動,通過特色活動牽引,激活城市流量,促進消費動能提升。”為了讓傳統節日過得更有文化、更有鄉情,市文化藝術中心推出了“藝”享品牌系列活動,借助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枚“幽蘭”,尋找傳統節日的趣味打開方式。比如端午節舉辦的“跟著詩詞游寶雞”活動,將書寫寶雞的優秀古詩詞與闖關游戲結合起來,通過對句、拼圖、九宮格填空、詩配畫、猜景點等游戲,讓市民游客在快樂過節的同時,也感受到寶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詩詞藝術魅力。2023年元宵節“千燈萬福·傳承記憶”主題文化活動中,市文化藝術中心首次將鳳翔非遺項目槐原排燈請進市區展演,受到群眾的歡迎和喜愛。

民間非遺游演引來群眾圍觀
“到市文化藝術中心游演,是槐原排燈第一次走出西槐村。那天有3萬多人來看排燈,我們被圍觀群眾的熱情打動了,大家也被槐原排燈的魅力震撼了!”鳳翔區西槐村槐原排燈文化理事會秘書長閆智峰感慨地說,“演出之后,我們陸續接到很多商業演出邀請,這讓我們更有信心將槐原排燈傳承下去。”
如何讓公共文化陣地活起來、發揮最大張力?借鑒“文心匠集”的經驗,市文化藝術中心工作人員談到,他們將繼續依托寶雞厚重的人文資源,以公共文化服務為基礎,推進“文化+商業”的衍生融合,培育文化體驗、都市休閑、特色餐飲、文創市集、療愈空間等多元業態,逐步做活人氣、集聚流量,將市文化藝術中心打造成“文化傳承+藝術體驗+創新實踐+智慧商圈”四位一體的綜合性文旅消費聚集區。
除“文心匠集”活動之外,文化惠民“五進”活動、業余秦腔大賽、戶外音樂party等諸多文化惠民活動也為群眾文化生活增添了活力。五年來,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辦各類文化惠民活動230余場次,累計為350余萬名入園群眾提供了優質公共文化服務。55歲的任強麗熱衷于服裝走秀,她說:“我們每周都會來文化藝術中心排練,這里環境優美、配套設施齊全,而且聚集了各類文藝愛好者,我們互相交流、尋求指導都很方便。”

非遺風箏文化節現場
積土成山,積水成淵。這些貼近群眾生活的文化活動,正以親切、有趣的形式,激發著群眾的參與熱情,回應著群眾對優秀文化的向往和期待。
(寶雞融媒記者 張瓊)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