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雞檔案的五個時辰
張小峰
近日,家住寶雞市區經二路的老王攥著一張泛黃的招工表,指尖在“1969年”的字樣上反復摩挲。退休急需這段知青證明,他原以為要在塵封的庫房里翻找數日。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在“寶雞檔案信息網”上傳了信息。僅僅五分鐘,手機鈴聲一響——知青下鄉的檔案已經查到,老王怔住了,窗外的梧桐葉沙沙作響,仿佛那些沉睡半個多世紀的檔案,正在數字的河流中蘇醒低語。
子時·謀局 破冰的號角與智慧的藍圖
曾經,厚重的庫房是檔案唯一的歸宿。
2015年,一紙《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實施意見》如驚雷炸響。翌年,全市數字檔案館(室)建設推進會吹響了破冰的號角,《寶雞市智慧檔案頂層設計方案》成型。2019年,“智慧檔案”項目借勢“智慧寶雞”東風,躋身全市十大重點應用,數字蘭臺夢有了堅實的政策基座。這子時的籌謀,是沉穩的蓄力。
卯時·筑基 三網織夢與云端共舞
2019年深冬,市檔案館一樓主機房燈火通明。工程師們哈著白氣,將模塊化機柜、服務器群、備份一體機穩穩接入核心交換機。這不是孤立的工程,而是一場關乎“神經系統”的重構——局域網、政務網、互聯網三張網絡,如同血脈,在安全隔離的原則下被精心搭建:局域網與外部物理隔絕,政務網與互聯網邏輯分離,防火墻、入侵防御層層設防。
更大的智慧在于“云”的共享。依托市數據局強大的政務云平臺,市級政務網和互聯網系統“輕裝上云”。更具開創性的是,12個縣區的平臺也摒棄“各自為政”,整體部署于市級政務云。這不僅節省了縣區動輒百萬元的服務器和運維投入,更通過集中運維模式,讓技術力量薄弱的縣區卸下重擔。
一張覆蓋全域、集約高效的數字檔案基礎網絡,已在晨曦中展露雄姿。
午時·豐藏 紙墨涅槃與電子的新生
“存量數字化”是一場規模浩大的“紙墨涅槃”。市檔案館集中投入589萬元,縣區累計投入3351萬元,掃描儀晝夜不息。泛黃的案卷在光影中轉化為精準的電子圖像,至2024年,市檔案館完成37.7萬卷、2372.2萬幅檔案數字化,數字化率98%;縣區檔案館總完成93萬卷、7000萬幅,平均數字化率超過93%。鳳翔區一箱箱民國地契、岐山縣一卷卷知青名冊、麟游縣泛黃的革命史料……在數字世界里重獲新生。
“增量電子化”則瞄準未來。2017年起,“雙套制”(紙質+數字化成果)接收全面實施;2019年,伴隨全市協同辦公系統推廣,電子公文歸檔迎來破冰,市檔案館主動對接,敲定技術標準與接口;2020年,34家試點單位通過政務網,將數千件目錄、電子公文、照片、音視頻檔案,跨越物理阻隔,在線“飛”入檔案館。這午時的耕耘,讓歷史的土壤在數字世界中愈發肥沃豐饒。
申時·蝶變 國測登頂與全域躍升
國家級數字檔案館,是檢驗建設成果的“珠峰”。
2021年初,創建決戰打響,市檔案館進入奮力攻堅狀態。國家檔案局、省檔案局專家被一次次請來“把脈問診”,反饋意見被梳理成整改臺賬,機房溫度濕度、系統響應速度、備份策略細節……千余項指標被反復打磨優化。
十月金秋,捷報飛傳——89.06分!市檔案館以優異成績通過國家級測試,摘得西北地市國家級數字檔案館創建工作首冠!
如今,市檔案館引領岐山、扶風、千陽、陳倉四縣區檔案館,已吹響號角,這申時的振翅,見證著群雁共赴數字藍天的壯闊征程。
酉時·回響 蘭臺新聲與民心的暖流
當數字基石穩固、資源浩蕩入庫、系統高效運行,寶雞檔案的“訴說”方式發生了深刻嬗變,其回響動人心弦。查檔大廳昔日的漫長等待,依托三網平臺,查檔時間從以小時計銳減至平均5分鐘以內。
更深遠的是理念之變。從視庫房為“終點”,到擁抱數字轉型;從被動保管,到主動服務、深度開發,“三個走向”的要求在寶雞化為生動實踐。在檔案崗位堅守三十年的老同志動情地說:“過去查檔要跑斷腿,如今動動手指就能秒級響應,這效率,值了!”這酉時的回響,是蘭臺新聲與時代脈搏的深情共鳴。


編輯:吳佳霓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