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鐫刻著新中國建設偉績的水利豐碑——霸王河渡槽,它如飛虹凌空,跨越山河,向我們展示著那個年代的鋼鐵脊梁與奮斗精神……”近日,在建成投用不久的陜西省寶雞市眉縣營頭鎮營頭村霸王河渡槽教育基地,一場黨課正在進行。

20世紀六七十年代,關中平原持續干旱。1972年,伏旱更是長達38天,赤地千里,渭河斷流,眉縣及周邊地區近兩百萬人面臨嚴峻缺水困境。1977年10月,在大興水利的熱潮和糧食增產的需求中,石頭河水庫及其配套工程破土動工。
工程初期,缺專才、資金緊、設備少等困難迎面而來。上萬名黨員骨干和技術團隊帶領廣大群眾,歷時8年建起一座1566米長、平均高度20米的石質渡槽,該渡槽成為目前西北地區最長的渡槽。
40多年來,眉縣等縣16萬畝農田因這一水利工程而五谷豐登。西安、咸陽、楊凌等地數十座城鎮也得其潤澤。
在“服役”40多年后,原渡槽迎來光榮“退休”,為備用輸水工程保留。今年9月,新的霸王河渡槽替代工程通水試運行。
為了紀念曾經為這一水利豐碑奉獻過的奮斗者們,眉縣縣委組織部收集渡槽建設中的文獻資料,用文字、圖片、光影等呈現方式,在遠眺渡槽的最佳位置建成霸王河渡槽教育基地,作為黨員干部教育的新陣地。
走進霸王河渡槽教育基地,“眉塢水脈”“大旱之困”“歷史抉擇”“戰天斗地”“水潤眉塢”“飲水思源”6個板塊一字排開,全方位展現了渡槽建設的艱辛歷程與時代意義。
談及當年修建霸王河渡槽的情景,建設者賈云寶記憶猶新。“當時技術落后、缺少機械、條件艱苦,但大家不怕困難,迎難而上。肩挑背扛,一錘一釬,都是滿滿的自豪感。”
“這處教育基地的正式投用,不僅為黨員干部學習水利建設史、傳承奮斗精神,搭建起一處沉浸式‘精神課堂’,也讓每一位來到這里的訪客,都能身臨其境地感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從中汲取團結奮斗、繼往開來的磅礴力量。”眉縣營頭鎮人民政府鎮長薛丹表示。(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