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闞某的家屬從寶雞市中級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長趙燕手中接過司法救助決定書后,向法官連聲道謝。
年過六旬的闞某因一場車禍失去行動能力,一家人的生活為此陷入困境。盡管法院判決肇事方賠償,但由于肇事方無可供執行的財產,賠償款遲遲無法到位。無奈之下,闞某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寶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查后,決定對闞某給予司法救助。 這起民生難題的妥善解決,不僅是寶雞法院打造的“甘棠長青·初心常守”文化品牌的一次生動實踐,也是“甘棠遺愛”這一歷史佳話在當代的回響。 “甘棠遺愛”塑品牌 寶雞是周文化的發祥地,有著眾多的歷史典故,“甘棠遺愛”便是其中之一。 “西周召公常于阡陌之間聽政、隴畝之畔斷案,不辭辛勞巡行鄉邑,為免擾民,每每在甘棠樹下聽訟決獄、處理政務,留下了‘甘棠遺愛’的典故。”寶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李婧雯介紹。 “甘棠遺愛”的典故,承載著“敬德保民”的深刻內涵。寶雞市中級人民法院深入挖掘其文化價值,系統構建司法文化品牌體系,打造出甘棠文化品牌。各基層法院以此為依托,積極探索實踐。 金臺區人民法院在基層法庭設立“甘棠驛站”,實現司法便民、矛盾化解與法治宣傳的有機融合。渭濱區人民法院開設甘棠文化專欄,以法院故事為主線、干警風采為窗口,推動傳統文脈與現代司法形象交融共鳴。太白縣人民法院建成甘棠法治文化園與甘棠書苑,系統展示甘棠文化及古代訴訟制度。 寶雞市金臺區人民法院第三黨支部組織黨員干警在岐山召公“甘棠遺愛”勤廉教育基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資料照片)。 受訪單位供圖 而作為西周早期政治中心的岐山縣,更是深度挖掘歷史文脈,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司法實踐相結合。今年6月,岐山古樹名木與文物古跡司法協同保護機制在鳳鳴鎮劉家塬村甘棠樹下簽署。這是司法守護千年文脈的生動實踐,也是岐山縣人民法院聯合縣林業局、縣文物局,以“依法依規、協同聯動、預防為主、修復優先”為準則,構建的文物古跡司法行政協同保護體系。 “甘棠立信”促執行 “公司愿意用抵債所得的房屋作價清償債務,配合執行。”10月10日,涉一起合同糾紛的寶雞某勞務公司相關負責人向麟游縣人民法院執行法官說。 寶雞某勞務公司因一起租賃合同糾紛,被對方申請強制執行,但公司名下并無可供執行的存款、車輛等。執行法官經細致調查,發現寶雞某勞務公司還有一套因他人抵債而獲得的房屋。在法院協調下,寶雞某勞務公司與申請執行方達成一致,同意以房屋作價抵償債務。 鑒于寶雞某勞務公司能積極配合執行并主動履行,麟游縣人民法院依據“甘棠立信”信用積分管理制度,依法解除了對其相應的信用懲戒措施。 “甘棠立信”機制是麟游縣人民法院創新推出的執行信用激勵與修復制度,旨在引導被執行人主動糾正失信行為,自覺履行法律義務。該機制通過“預警告知、失信懲戒、主動履行、信用修復”的流程,不斷強化司法權威與社會信用之間的良性互動。 不僅是麟游縣,在寶雞市其他縣(區),基層法院結合地域特色,積極探索新機制。陳倉區人民法院秉持“審理一案、治理一域”理念,將庭審現場搬至“花椒樹下”。千陽縣人民法院打造了“甘棠里”調解室,聯動村(社區)網格員與鄉賢調解員,高效化解基層矛盾。隴縣人民法院在關山草原設立環境資源審判法庭,處理旅游糾紛,保護生態環境。鳳縣人民法院推行“甘棠調解+行業協會”模式,精準化解礦產、林業等領域糾紛,筑牢基層治理防線。 隨著一系列新機制的探索與應用,在寶雞市,甘棠文化品牌已從法庭內向全社會延伸,從審判環節覆蓋到執行工作全過程。 “甘棠清風”強隊伍 不局限于業務工作,在人才培養方面,寶雞法院以甘棠文化品牌為依托,將“甘棠清風”廉政理念融入隊伍建設。“‘甘棠遺愛’的典故讓我深受觸動。我將以召公‘為民、清廉’的價值追求為鏡鑒,把學習感悟融入日常工作。”9月24日,在寶雞市中級人民法院年輕干部交流座談會上,一名年輕干部結合崗位職責,暢談成長感悟。 寶雞市中級人民法院聚焦年輕干部隊伍建設,創新構建“選、育、管、用”全鏈條培養機制,通過公開招錄、遴選等方式廣納賢才,并建立分層分類人才儲備庫。在培育過程中,各級法院以青年讀書班為思想“充電艙”、以法官助理導師制為業務“傳幫帶”、以上下級法院雙向掛職為實踐“練兵場”,主動選派干警下沉基層一線、入駐綜治中心,在化解矛盾糾紛、服務群眾的實戰中錘煉綜合能力。 “甘棠文化品牌是我們深挖‘甘棠遺愛’文化內涵凝練而成的,蘊含‘為民、公開、清廉、公正’的理念。全市法院將持續以文化鑄魂、以實踐聚力,賦能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寶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尤青說。 一花引來百花開。如今,全省各級法院都在積極傳承優秀傳統法治文化。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打造了法治文化長廊?,通過“徙木立信”等法治故事,將《周禮》《秦律》等傳統文化融入司法實踐;商洛市中級人民法院將流傳百年的商貿傳統融入調解工作,探索“板凳搭攏”解紛法……越來越多與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法院文化品牌,正在三秦大地競相涌現。(來源:陜西日報)

編輯:李雪彤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