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融媒 楊曙斌)掛著看電影的噱頭,實質卻是以售賣國家管制的精神類藥品及違禁品為由頭實施詐騙,這是近日市民李先生在網上遭遇的情形。對此,公安民警提醒,網上出現的這類信息為新型電信詐騙,市民要遠離不法網站,網購相關違禁品涉嫌犯罪,切勿以身試法。
李先生在上網時,一條“免費看電影電視劇”的鏈接吸引了他的注意。他點開鏈接后,該網站順利地播放完了第一集,當播放第二集時,網站彈出一個新鏈接,提示要安裝一款應用才能繼續觀看。等安裝完畢后,李先生發現,該應用與常用的一款社交軟件相似,里面自帶多個“朋友群”,在醒目位置還顯示著在線人數等信息。隨意打開一個群后,李先生便看到了銷售三唑侖、“聽話水”等違禁品的銷售信息。
為了一探究竟并收集線索,李先生以購買三唑侖為由,掃描了網站的收款二維碼,該應用顯示要先后繳納三次“物流”費用,還稱隨后將全額返還。李先生注意到,該應用的“朋友群”內能看到“網友”反饋的購買過程,均稱與該應用所說一致,且還有“商家”發來的營業執照,第一次僅需繳納10多元的“物流”費用,很快就能返還。李先生告訴記者,正是這樣的蓄意塑造“包裝”,讓他將其與電信詐騙的套路聯系起來,隨后便果斷選擇退出,并將這一信息向警方反映,希望引起市民警惕。
“這屬于新型網絡詐騙中的違禁藥騙局?!笔泄簿志W安支隊副支隊長侯嘉說,騙子利用個別市民妄圖逃避監管偷買違禁品的僥幸心理和“受害者被騙也不敢報警”的心理實施詐騙,而返還三次“物流”費用是這一騙局的關鍵所在。
侯嘉說,我國對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實行嚴格管制,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此類藥品即觸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同時,在這一騙局中,所謂“網友”均為不法分子所扮演,目的是讓受害人放松警惕,再利用前兩次支付“物流”費用不高、能夠很快退回的特點,待受害人第三次支付上千元的“物流”費后,錢款將徹底落入不法分子的腰包,也收不到任何郵寄來的物品。他提醒市民,在網絡上要遠離此類不法信息,更不要心存僥幸,發現有不法行為要立即報警。

編輯:楊青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